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大约2/3的肺癌患者需要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较高的放射剂量可以增加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然而肺癌患者的放疗剂量因放射性肺损伤而受限。目的探讨基础肺CT值和剂量学参数对接受胸部适形放疗的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induced pneumonitis RP)的预测作用。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4例接受胸部适形放疗的肺癌和食管癌患者,统计患者一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吸烟状况、放疗方式等,在定位CT上根据等剂量曲线勾画感兴趣区域,系统自动计算平均肺CT值,HU5:0Gy和5Gy之间的平均肺CT值,HU10:5Gy和10Gy之间的平均肺CT值,HU15:10Gy和15Gy之间的平均肺CT值,HU20:15Gy和20Gy之间的平均肺CT值,以此类推………HU50。在DVH图上提取剂量学参数:V5、V20、V30和MLD。根据CTCAE4.0标准评估肺损伤。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基础肺CT值、剂量学参数与≥2级RP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2级RP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26.2%(43/164)的患者发生了≥2级RP(grade 2:n=42,25.6%;grade 3:n=1,0.6%),其中食管癌患者≥2级RP的发生率是17.5%(10/57)。其中1例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因RP中止放疗。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与≥2级RP有关,基础肺CT值中只有HU10与RP的发生有关(P=0.046),且RP组CT值较无肺炎组高,其余平均肺CT值(包括HU5、HU15、HU20、HU25、HU30、HU35)两组间差别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RP组CT值亦偏高。剂量学参数:V5、V20、V30和MLD均与≥2级RP的发生相关(P=0.003、0.017、0.005、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MLD是发生≥2级RP的独立预后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MLD预测≥2级RP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AUC(原始曲线下面积)=0.591。最佳Cut-Off值为14.3Gy,发生率分别为:35.8%、8.6%,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8、0.57。结论1.≥2级RP组的基础肺CT值偏高,但其对RP的预测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2.V5、V20、V30、MLD对≥2级RP具有预测作用;3.MLD是≥2级RP的独立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