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使-移动构式作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得到语言学学者的关注。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均有缺点与不足。本文试图以Goldberg倡导的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对致使移动构式予以剖析。依托构式语法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个典型的构式,致使移动-构式具有NP1 + V + NP2 + PP的句法结构以及某实体在致事论元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发生位置的改变并沿着一定的路径移动的语义特征,从而明确了致使-移动构式有着自己独特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在语法中享有独立的地位。但是,致使-移动构式具有多个不同的语义从而形成构式多义现象。因此,本文通过对致使-移动构式和进入这个构式的动词的意义关系的探讨,研究其多义现象及产生的认知理据,指出当动词的词汇义和构式义发生冲突时,二者意义互相进行转喻压制从而生成合格语句。其中,当动词的词汇义成功地压制构式义时,会使致使移动的构式义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使之与构式典型的中心意义有一定的偏离,让其转化为更加具体的意义,从而产生构致使移动构式的多义现象。其中,直接致使-移动(the direct cause- motion)被视为该构式的中心意义;而义务移动(obligation of motion)、否定移动(negation of motion)、能力移动(enablement of motion)、帮助移动(assistance of motion)则是致使-移动构式在动词对其构式义的转喻压制下所呈现出的更为具体的意义。然而,本文同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词汇当其意义与构式义相矛盾时,都可以藉由转喻压制机制从而成功地进入致使-移动构式生成合格语句。因此,本文还对能够进入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词语进行分析,分别对组成构式的各个成分存在的制约条件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