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e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性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不可能长久的,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能够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本研究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界定等。第二章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调查分析,通过发放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了解到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不能做到多元化、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等,本章节的调查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第三章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论述了建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依据;(2)总结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工作流程并给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图。第四章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确定,是本研究的重点章节。(1)遵循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通过文献阅读,依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新课程改革中有关评价的理论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建立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初步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专家问卷,通过对专家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筛选、修正、完善指标。参照专家意见并结合文献研读,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构建的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2)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通过发放专家问卷收集所需的原始数据,依据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的步骤,利用Excel和Matlab软件对专家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3)对评价指标体系做简单的应用探讨。第五章为本研究的结论部分,此部分总结了本研究所做的工作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后续研究所要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从2006年秋季开始,辽宁省作为全国第三批试点省份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
本文探讨的是有体物概念对物、债二分体系价值的问题,德国法是主要的考察对象。这是问题本身决定的。论文共分为五章,从不同方面指向物、债二分体系的问题。历史考察、规范分
内容摘要: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间沟通的桥梁,是学生在作文后翘首企盼的信息反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见的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教师提供例文——学生写作——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八次改革,这次改革针对基础教育的各学科要求出版了新的课程标准以取代以往的教学大纲,而作为新课标的具体体现,教科书由“一纲一
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田沁鑫是为数不多的女性导演之一。1997年的《断腕》让她在戏剧界崭露头角;1999年的《生死场》,一部改编自萧红同名小说的作品,获得了界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否可能颠覆传统教育发展模式?能否推动高等教育发生深层次变革?未来学校会呈现什么样的形态?这是学者们不断探讨的问题。在我国推进"双一流"建
在现代日趋开放的教育大环境下,高等教育发生重大的转变,大学从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学内部的权力关系也由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校运转的协作力量。行政权力的泛化,造成了学术权力的式微。探索学术权力的有效实现途径,成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特别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
云南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支系在漫长的民族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形成了风格独具,形态多样具有傣族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舞蹈。本文从舞蹈历史学视角对云南信仰南传佛教傣族支系的传
本论文关涉民语课程国家制度性安排之于少数民族文化存续的必要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存续关系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安全,而决定少数民族文化存续的少数民族语言是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