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梗死,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前者属缺血性脑血管病,而后者属出血性脑血管病,但二者大多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在脑梗死发生后血液成分及血流变学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有研究证明,青年脑梗死凝血方面的危险因子较多,但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凝血方面的研究虽有报道但并不多见.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是凝血与纤溶系统异常的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FIB是反映血液高凝状态的较好实验室指标.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增高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功能关系密切,大血小板含有更多的活性物质,产生更多的血栓素A<,2>,功能明显增强.关于脑出血患者的凝血方面的研究更少.为此,该课题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记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六个指标,探索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方面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