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Cu、Pd硅基复合气凝胶制备及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h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料油中存在的硫化物经过燃烧后会生成硫氧化合物,这些硫氧化合物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毒化燃料电池堆中燃料处理器催化剂以及电极(阳极)催化剂。传统的加氢脱硫技术(HDS)操作条件严苛,难以去除大分子噻吩类硫化物,不能达到深层脱硫的目的,难以满足燃料电池的需求,而吸附脱硫技术是一种低能耗,低成本,易再生,环保且对噻吩及其衍生物具有较好脱除效果的脱硫技术,非常适用于燃料电池所用燃料的脱硫。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吸附脱硫技术的核心是吸附剂,具有活性中心多且高度分散,制备成本低的介孔型π络合吸附剂是目前最具研究和应用前景的脱硫吸附剂之一。气凝胶是一种纳米级胶体粒子相互聚集而成的纳米多孔材料,其制备成本低,容易产业化。本课题组在之前的工作中开发了一系列含Ni(Ⅱ),Ag(Ⅰ),Cu(Ⅰ)的复合气凝胶型π络合吸附剂,在用于除去模拟汽油中噻吩类含硫化合物的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脱硫性能,然而,这些吸附剂的制备过程中活性组分流失率较高,在芳烃和烯烃存在下对噻吩的的竞争吸附选择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技术分别制备了Cu2O-SiO2,Cu2O-Al2O3-SiO2和Cu2O-TiO2-SiO2复合气凝胶,不同氧化石墨烯(GO)含量的Cu2O-SiO2@GO复合气凝胶和不同n(Si/Pd)的Pd(Ⅱ)-SiO2复合气凝胶材料。用穿透吸附实验和平衡吸附实验评价材料的吸附脱硫性能,同时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FITR、XRF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掺入不同活性组分对材料的结构和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O-SiO2,Cu2O-Al2O3-SiO2和Cu2O-TiO2-SiO2为纳米级颗粒相互聚集形成的三维网络状介孔固体材料,它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且Cu2O-Al2O3-SiO2和Cu2O-TiO2-SiO2具有较多的酸中心和较强的酸度,Cu2O-SiO2,Cu2O-Al2O3-SiO2和Cu2O-TiO2-SiO2对噻吩的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Cu2O-Al2O3-SiO2>Cu2O-TiO2-SiO2>Cu2O-SiO2,它们对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的穿透吸附容量均比噻吩大。Cu2O-SiO2中掺入Al和Ti后,会降低芳烃/烯烃对噻吩竞争吸附的影响(提高吸附剂选择性),吸附剂同样具有优异的溶剂洗脱再生性能。为了提高Cu2O-SiO2复合气凝胶的Cu(Ⅰ)掺入量和机械强度,进一步合成了Cu2O-SiO2@GO复合气凝胶,氧化石墨烯掺入后,不会改变Cu2O-SiO2复合气凝胶的特征形貌,它仍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608-820 m2/g)和介孔(5.0-8.4nm)结构。当GO掺入量为2.00 wt‰时,吸附剂对模拟汽油中噻吩的的穿透吸附容量最大。所有Cu2O-SiO2@GO对模拟汽油中噻吩的平衡吸附数据可以很好地被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Cu2O-SiO2@2.00 wt‰GO对模拟汽油中噻吩的吸附过程为混乱度降低且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掺入GO可以提高Cu2O-SiO2吸附剂的选择性。Cu2O-SiO2@2.00 wt‰GO具有较好的溶剂洗脱再生性能,可以多次重复使用。Cu(Ⅰ)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歧化,生成Cu和Cu(Ⅱ),因此开发出了Pd(Ⅱ)-SiO2复合气凝胶吸附剂。随着n(Si/Pd)的降低(Pd含量的增加),活性组分流失率在增加,Pd(Ⅱ)流失率高达(67.0-69.3%)。当n(Si/Pd)为318时,吸附剂对模拟汽油中噻吩的的穿透吸附容量最大,所有Pd(Ⅱ)-SiO2对模拟汽油中噻吩的平衡吸附数据可以很好地被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Freundlich模型的R2略微高于Langmuir模型,表明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描述Pd(Ⅱ)-SiO2吸附噻吩的过程。Pd(Ⅱ)-SiO2-318对MF-6中噻吩的吸附过程仍为混乱度降低且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Pd(Ⅱ)-SiO2-318经过四次再生后,穿透吸附容量为新鲜吸附剂的86%。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新型清洁能源备受全球的关注。其中,风能清洁无污染,可有效缓解气候变化,提高能源安全,促进低碳经济增长,是最具潜力的新能源之一。由于风能具有较强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可控性,使得风电机组并入电网时,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而准确、可靠的风电场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有利于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影响,改善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方便电
钨(W)及其合金因其优异的性能被选为最有应用前景的面向等离子体候选材料,然而钨及其合金存在低温脆性、韧脆转变温度高和辐照脆化等问题。本研究采用机械球磨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SPS)制备稀土改性的W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稀土Lu添加量对钨基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影响;研究了W-Lu复合材料的抗瞬态激光束热冲击性能和抗氘滞留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W-Lu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随Lu含量的增加而先增
奥氏体不锈钢(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ASS)由于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及耐腐蚀性,作为工程构件用钢广泛应用于核电、化工等领域。由于工作环境通常较为恶劣,构件易发生疲劳、棘轮等力学损伤,严重降低承载性能。因此,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其进行表征与评价,对于保证关键构件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临界折射纵波(Critically Refracted Longitudinal Wa
现代社会中智能手机已经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面,我们在很多应用场景里面已经离不开手机了,而智能手机中实现人机交互,作为连接用户与智能手机窗口的手机屏幕则更是智能手机发展至今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手机屏幕的优劣对屏幕的生产制造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如何找到一种相对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机屏幕缺陷的方法是当今屏幕以及手机的生产商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手机屏幕的缺陷检测大多还是通过人工来完
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NF)衬底上生长Ni Co_2O_4前驱体,再将前驱体进行退火处理得到尖晶石相Ni Co_2O_4,该结构中Co和Ni主要以Co3+和Ni2+的形式存在。所得样品的结晶度、比表面积和介孔体积随退火时间和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但水热反应温度对其影响不显著。在100 oC水热反应9 h制备的前驱体经250 oC退火2 h得到的T100-NCO样品有最大的比表面积(126 m2?g-1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各种智能终端的兴起,人们对无线数据的需求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给如今的第四代通信系统(4G)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技术作为第五代通信系统(5G)的关键技术之一,有很大的潜力满足人们爆发式的数据需求。在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安装了大量的天线,庞大的天线数目能够形成指向性更强宽
吸附分离技术由于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然而其分离效率受到颗粒吸附过程难以连续和难以适用于悬浮液体系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使用带式吸附代替颗粒吸附,将气浮技术与带式吸附分离耦合,以染料作为分离模型,建立可直接用于悬浮液废水体系的高效的连续气助带式吸附分离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以含丰富羟基、酯基等官能团的廉价涤纶作为带式吸附剂,
聚乳酸(PLA)是通过乳酸的缩聚产生的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聚酯,它通过碳水化合物如玉米、甘蔗或木薯等发酵而得到,从能量消耗以及CO_2的排放来看,PLA优于一些石油基聚合物。PLA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较为优异,PLA可以应用到一些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而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聚乳酸因为结晶速率较慢,导致PLA材料通常呈现无定形状态,耐热性差。因此,需要增强PLA材料的结晶能力和耐热性
道德判断是个体对于某类行为善恶好坏所进行的评价及判断。早期的研究者主要强调理性认知对道德判断的作用,后来越来越多学者发现情绪也是影响道德判断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被试为在校大学生,通过视频启动和故事情境启动两种方式来唤醒被试相应的情绪,然后用一般道德事件、经典道德两难事件以及改编的道德两难事件作为材料来考察情绪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本研究包含四个实验。实验一采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作为实验材料,考察视
集句詩,是集他人之句以成詩的詩歌體裁。晉代傅咸創始,到宋代開始興盛。早期的集句詩多被認為遊戲,而王安石開發了其文學性質。韓國的集句詩在11世紀末到12世紀初次流行,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