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记忆包含了客观的物理环境以及生活在城市之中人对于环境以及社会的记忆。根据记忆心理学理论证明记忆需要有物理环境的支持而存在,而人的活动又会在物理环境中留下痕迹,环境与人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城市记忆并使之延续下去。城市记忆的延续反映了文化记忆传承的一个侧面。建国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让画家们的居住空间以及关注对象在城市与乡土之间游离,在他们作品中既有揭示现实进行反思的,也有注重审美性和艺术语言的,而总体上都是其自身经历记忆的再现和思考的一种呈现。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群体本身也从大众化向精英化发展,并在他们的创作空间上显示出向城市靠拢的趋势。在当这样一个下城市现代化乡村城市化的大历史背景下,伴随着很多古旧建筑的消失,很多群体的生活方式被改变了,城市记忆和文化随之在物理上被阻断,并呈现出被消费型传媒和娱乐代替的趋势。作为“文化精英”的艺术家群体,理应肩负起拯救记忆的责任,尤其是目前当代自身定位模糊的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