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和信息化教育的推进,特别是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及2003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颁布,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作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其专业知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还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信息素养的养成以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然而,目前我国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专业知识水平状况、专业知识来源以及其影响因素均未进行详细系统研究。因此,需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教师专业知识理论,以及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构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框架。依据此框架,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地区的403名在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和174名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状况和专业知识来源的进行全面调查,试图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状况、专业知识来源以及影响其专业知识发展的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总体水平不高。不管是在职教师还是师范生的大部分专业知识的得分率都低于60%,处于不及格水平,未达到《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从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评价体系评价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综合得分在0.3-0.6之间,其中62%的教师低于0.5,87%的教师低于0.6;具体来看,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课程知识水平相对较好,其次是一般教育教学知识,再次是学科教学知识,最低的是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另外,教师之间专业知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教龄、教师级别、教师所在学校级别是影响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增长;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明显高于非骨干教师;省重点高中的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明显高于一般高中的教师;且这种差异在学科教学知识上体现最为明显。2.根据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可分为低分非均衡型、低分均衡型、高分非均衡型和高分均衡型教师,其中高分均衡型的教师大多是骨干教师,低分非均衡型的教师以中老年教师居多,高分非均衡型的教师以年轻教师居多。3.利用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在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自身教学经验和反思、与同事日常交流是其专业知识重要来源;教学观摩活动是比较重要的来源,而在职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的作用对专业知识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从师范生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教育见习与实习、教法课是其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而教育类课程、微格教学的作用不明显。同样利用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教育见习实习、教法课是其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而教育类课程、微格教学的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