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han43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获取知识、学习交流的有效途径。在教育资源膨胀、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下,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手段、教学环境都在逐步完善着传统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课程应运而生。网络课程以其灵活性、交互性、多媒体性、共享性等优势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很多缺点。《现代教育技术》是众多高校都开设的一门公共课,该课程属于教育学学科范畴,主要学习教育学理论,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的相关知识。鉴于这门课程属于理论与技术并存的课程,所以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论在知识面还是学习时间上都是不够的,学生往往需要在课堂外补充理论知识,动手练习制作课件,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合理的教学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本文在吸收和整理了大量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应用网站建设技术,开发了一套适合本校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的网络课程,并依据网络教学的专家、技术人员的建议,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本文的研究成果将用来完善本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的教学效果,解决本校该课程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并力求将此网络课程推广到其他学校和教育部门,希望本文能为本学科教学学习提供实用、高效的平台。
其他文献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U-17足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认知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并进一步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在总效能和训练效能方面,低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的连接。我国幼儿园的相关规程、条例都对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三条规定,每个幼儿园和小学
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生的体质状况是重中之重。由于体质最能综合反映中学生的身体发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在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担任着为我国培养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学、训练、研究人才的使命。随着各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对体
后备人才的培养对篮球运动长期、稳定地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篮球人才培养的新出路应是“体教结合”的形式,这就赋予了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更大的责任。辽宁男篮曾经是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在这种矛盾关系中求得共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