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仅局限于词汇层面,更存在于语法层面,语法隐喻的使用对意义的传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再现原文意义是译者的首要任务与目标,因此译本中语法隐喻的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体现了译者对原文意义的解读并影响原文意义在译本中的再现。作为语法隐喻的一种,人际隐喻中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直接关系到文本人际意义的传达,译本中人际隐喻的使用对原文人际意义的再现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正是从《红楼梦》不同英译本中语气隐喻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对原文人际意义的再现程度。作为中外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红楼梦》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诸多学者。同时,《红楼梦》也以不同的译本走向世界,其中最被广泛认可的无疑是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与闵福德的两个英译本,本文以红楼梦中英双语平行语料库为研究基础,结合话语分析,从定量与定性两各方面就两英译本中人际隐喻的使用及原文人际意义的再现展开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霍译本中人物话语更为委婉,更为礼貌,语气上的多变也使得人物性格、社会地位以及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更为生动且易于理解,这样的译本自然更易于西方读者理解与接受。杨译本在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的使用上同原文本基本一致,人物对话体现了加强型的语气和更高程度的确定性,因此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显得更为棱角分明,不同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因社会地位与角色的性格的不同而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不难看出,霍译本更多地以读者为中心,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杨译本则以原文本为中心,通过异化的翻译策略将《红楼梦》呈献给西方读者。由此可见,译本中人际隐喻的使用不仅对原文本人际意义的再现有着重要的作用,亦可体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因目的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无论在翻译实践还是翻译评估都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