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绿色中国”理念的深入人心,汽车、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轻量化提出更高要求。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其在上述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一般情况下,经一次成形制备的常规镁合金挤压板材会形成较强的c-axis∥ND型基面织构,导致板材在二次成形过程中很难协调三维空间的任意变形,室温二次成形能力差,因而限制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对此,本文以热挤压的2 mm厚AZ31镁合金板材为对象,通过预变形退火工艺对强基面织构进行合理改性,以有效提高板材的室温二次成形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板材压缩模具将常规挤压态AZ31板材沿挤压方向(ED)进行预压缩,通过引入{10<sub>12}拉伸孪晶,构建沿ED分布的四峰织构,其中,晶粒c轴与板材法向(ND)夹角较小的织构组分为残留的基面滑移软取向,而靠近ED分布的则为预变形过程中孪生诱导的取向组分,在退火之后四峰织构得到保持,但总体上晶粒c轴从ED向ND有较小角度的偏转。(2)随着沿ED的预压缩应变量增加,四峰织构组分各强度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孪生诱导织构组分的取向占比随之上升,板材的杯突成形能力也随之提升。当预压应变量为6%时,退火后板材的成形能力最好,室温杯突值达到4.0,相比原始板材(2.4)提高了约67%,此时有较多孪生可以协调变形;而当预压缩应变量进一步增加,成形能力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此时板材的力学性能平面各向异性过大,当预压缩应变量增加至9%时,组织几乎发生完全孪生化,退火后形成较强的c-axis∥ED型织构。(3)对预压缩退火后的板材进行沿ED方向的预拉伸变形,得到围绕ND正交对称分布的四峰织构,在退火之后织构的正交对称性会被削弱;结果表明沿ED预压缩8%退火后再预拉伸10%退火时的室温成形性能最好,杯突值为3.8,相比原始板材(2.3)提升了约65%。(4)基于上述实验结果,发现织构的对称性也可能会影响板材的成形性能,在研究织构对称性之前必须确定晶粒c轴在空间的取向,因此本研究确定了空间取向(φ,θ,ω),希望能为以后织构对称性的探讨提供一定帮助,其中φ为c轴在ED-TD面上的投影与ED的夹角,θ为c轴在ED-TD面上的投影与TD的夹角,ω为c轴与ND的夹角,具体求得方法在第五章中体现,结果表明,φ和ω越分散,则织构的对称性越好,板材成形性能也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