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梨实生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05041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梨(Pyrus pashia D. Don)是中国原生的梨属野生种,因其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常用作梨的砧木。根据本实验室在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的调查,川梨在云南中部地区分布非常广泛,且具有较大规模的野生居群,居群内的川梨个体间形态变异较大,推测川梨居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由于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川梨野生居群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使得部分居群遭到破坏甚至逐渐消失。为了加强对川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需要对川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本研究以采自滇中地区4个地点的川梨种子所培育的实生株系为对象,利用表型性状与SSR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川梨实生株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结果为:1、川梨实生株系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对来自4个居群的43个株系的川梨实生苗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表型性状采用了株高、叶长、叶宽、叶形指数、节数和节间距6个指标,所有表型性状均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变异,其中变异程度最大的是株高,最小的是叶形指数,变异系数(CV)分别为19.8%和13.2%。所有表型性状均有较大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对川梨实生株系表型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似,43个株系被分成4组。在所有株系中,P8-1和P13-12节间距最小,单独聚为一组。株系P13-10和P9-4在主成份分析结果中单独聚成一组,表现出特殊性。以上结果表明川梨实生株系在表型性状上发生了丰富的变异。2、基于SSR标记的川梨实生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SR标记,对38个株系的川梨实生苗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4对引物在川梨实生株系中产生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2.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5.5,香农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1.820,观察杂合度(Ho)平均值为0.643,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749。与其相对应的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相比,川梨实生株系中包含了自然居群中所有的等位基因,实生株系的等位基因有效数目比自然居群降低了1.79%,说明本研究采集的川梨种子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居群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结果表明川梨实生株系内的遗传变异为89.14%,株系之间的遗传变异为10.86%,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川梨实生株系内。基于SSR标记的遗传结构分析清晰的检测到川梨实生株系的遗传结构,38个川梨实生株系被分为两个组,基于贝叶斯方法的聚类结果、基于Nei距离的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以及PCA分析结果相似。其中株系P9-1、P9-5及P9-6在贝叶斯聚类中表现出两个基因库的混合程度较大,在NJ聚类中它们表现出与居群P12、P13的各株系关系较近。居群P9在4个居群中表现出最大的等位基因丰富度,并且遗传组成与其他实生居群相比更为复杂,应加强对居群P9的保护和利用。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研究结果为川梨实生株系的利用、保存以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植物病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芜菁花叶病毒(Turnipmosaicvirus,TuMV)作为植物的主要病原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极其广泛,对大田作物的危害仅次于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
叶用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是加工腌制蔬菜的重要原料,随着腌制蔬菜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叶用芥菜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但由于缺乏优良的叶用芥菜雄性不育系,目前生
嫁接亲和是果树嫁接繁殖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已知优良甜柿品种‘太秋’和‘富有’与柿习用砧木君迁子表现为嫁接不亲和,这严重制约甜柿的规模生产。本研究中以田间嫁接植株生
核桃硬壳作为核桃坚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坚果生长、发育、成熟、漂洗、运输及贮藏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硬壳结构与种仁商品品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为了进一步研究核桃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