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代谢综合征大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iji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大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代谢综合征对大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诊断为合并代谢综合征大肠肿瘤患者107例为观察组(A组)和无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大肠肿瘤患者230为对照组(B组),对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性别上,男性发病率:A组72例(87.3%)Vs.B组125例(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A组66.28±10.72 VS.B组55.82±1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左半结肠A组55(76.4%)VS.B组61(54.3%),直肠A组35例(32.7%)VS.B组112例(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MS大肠肿瘤组内的代谢组分亚组分析中,大肠癌组(A1)与大肠腺瘤组(A2组)比较,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A1组53例79.1% vs.A2组29例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甘油三酯(TG)升高(A1组45例67.2%VS.A2组14例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清Hcy、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Hcy升高为A组18例(16.8%)VS.B组13例(5.7%); CA125升高A组21例(19.6%)VS.B组15例(6.5%),2项及以上肿瘤标志物同时升高的A组21例(19.6%)VS.B组24例(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A、CA199在两组患者中升高情况无明显差异性;最终随访结果显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大肠癌患者中,发生转移20例,骨转移6例、腹腔(腹膜)5例、肝脏转移4例、合并肝肺转移2例、肺部转移1例、盆腔(包括子宫)2例;观察组死亡24例,Kaplan-Meier分析法显示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大肠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大,以男性为主,且左半结肠为肿瘤好发部位;高甘油三脂及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代谢综合征合并大肠肿瘤患者良恶性的早期诊断可能有预测作用,同时合并代谢综合征大肠癌患者以骨、肝肺、腹膜等为常见转移部位,中位生存时间缩短,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正>真正的教育应该有天一样包容万物自由生长的胸怀,让每个学生都能像禾苗沐浴在阳光雨露中一样,按照生命的规律自由生长。学生的发展不应来自于外在的强迫,而应源于其内在
对菊科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的二氯甲烷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发现了四个新化合物,分别为:1,2-亚甲二氧基-6-甲基蒽醌(1),1,2,4-三甲氧基-3-羟基-6-甲基蒽
会议
铁路线路是我国铁路运输中的最基础设备,铁路线路的良好状态定确保列车安全、稳定的运行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铁路线路长期在自然环境下运行容易受到较大的机械磨损,所以会出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维护在儿童重症监护室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穿刺后静脉维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静脉留置针的
生物煤层气是煤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微生物厌氧降解煤炭所形成的,因此煤层气通过厌氧微生物可以再生。煤分子的生物利用度是限制微生物厌氧降解产甲烷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煤化度很高且质地坚硬的无烟煤。为增强微生物与煤中可降解成分的接触,提高煤中有效生物底物浓度,在微生物厌氧降解产甲烷前,可利用一些技术对煤样进行预前处理。超临界CO_2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且有研究证明超临界CO_2可以萃取煤中小分子有机
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均为常见的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统计发现[1],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超过40%会伴有变应性鼻炎,而变应性鼻炎患者患支气管哮喘的风险是非鼻炎患者的3倍;孟鲁
目的:基于Zelen’s设计,探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轻度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h1/Th2平衡、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90例轻度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秦汉时期奴婢的法律地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前学术界对此时期奴婢的数量、来源、从事的工作等具体问题研究较多,而对于法律层面上奴婢的地位和待遇等问题,探讨较少。文
基于过氧化氢(H2O2)可以有效作用于煤中部分化学键,从而改善煤的生物有效性,研究了3种不同浓度H2O2预处理中/高阶煤所得固相、液相产物及其组合的生物甲烷生成能力。结果表明
<正>国家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35岁以上"高龄初产妇"生育率逐年上升。高龄初产妇与适龄产妇相比其主要特征为:承受的社会压力大,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高,剖宫产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