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复原应用于古生物的初探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3D复原,其实质是将科学和艺术这两个各自独立的领域得以融合,让科学的理念与现代的技术接轨并以艺术形式体现。就古生物学研究而言,逐渐流行的3D复原技术不仅能让古生物学家对其研究的对象获得更为丰富、生动的视觉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让传统平铺直叙研究所涉及的、早已消失的远古生命,能在公众心中留下鲜活记忆。本文利用产自云南省永善县肖滩下寒武统玉案山组的冠群甲壳动物滇彝虾(Yicaris dianensis)和盾形大凉山虫(Daliangia_clypeata)为素材,以前者为例着重介绍了3D复原的流程,包括如何从化石图片获取有用信息,进而在软件里确立草图、建出模型、赋予装饰纹理、三维质感;而后者的重点是创立该动物简单的游水动画,并在不影响动画制作的前提下,省略了一些与前者相同的工作流程的重复描述。诚然,以往许多文献资料上都有附有复原图,但它们多是二维的。利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复原出来的模型,不仅能转化成经典的二维图件用于研究论文和科普读物,还可应用于影视动画,甚至在电子游戏中得以发展(如带科普性质的古生物游戏)。事实证明3D复原技术也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一得力手段,值得尝试推广。
其他文献
遗迹组构是遗迹学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将遗迹学与沉积学相结合,通过分析生物遗迹与沉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识别古沉积环境。  在东濮凹陷古近纪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