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时间同步网关于排队延迟补偿方案的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mu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持续推进部署交通强国计划,铁路的发展也由高速大规模发展向着高质量转变。为进一步提升铁路的运输效率与行车安全,国家铁路总公司对于铁路运输各个子系统的时间同步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铁路时间同步网作为铁路通信的支撑网之一,担任着各子系统环节时间同步任务。作为承载铁路时间同步的传输网与数据通信网,传输流量复杂多样,因此时间同步过程中的上下行链路延迟很难达到对称,影响着以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协议为主的时间同步精度。从而引起铁路运输效率的下降,甚至危害行车安全。然而,目前对铁路时间同步网精度提升的研究还较少,且现有的研究主要通过改善铁路时间同步网结构与保证协议可靠运行来提升时间同步精度,对链路延迟对称方面的研究仍存在空白。如何保证铁路承载网络效率与性能的同时提升铁路时间同步网同步精度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因此,本研究在完成对排队延迟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FQ-CoDel(Stochastic Flow Queue-Control Delay,随机流队列-控制时延)算法的排队延迟补偿方案,该方案能够在保证网络整体性能的同时降低排队延迟。首先,针对延迟不对称造成铁路时间同步网对时精度下降的问题,本研究进行了时延分析,确定了传输链路中影响数据传输时延的几种延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时间同步网的时钟同步模型。根据所提出的铁路时间同步网时钟模型,考虑时钟频差参数难以准确获取的问题,对RTCQD(Real Time Calculation Queue Delay,排队延迟实时计算)算法中的时钟频差计算进行改进,提出基于ERTCQD(Enhanced Real Time Calculation Queue Delay,改进排队延迟实时计算)的排队延迟计算算法,并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效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对于排队延迟的计算误差更低,仅为0.22ms。最后,为综合分析排队延迟在铁路时间同步网中的预期补偿效果,结合之前所提到的铁路时间同步模型,在OPNET网络仿真平台中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消除排队延迟既能够降低收发双向时延的不对称性,又能够提升铁路时间同步网的对时精度。其次,在完成排队延迟的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排队延迟进行补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FQ-CoDel算法的排队延迟补偿方案,利用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在拥塞控制领域的优势来降低排队延迟。通过传输网中业务的分析得出其业务流量类型,并以此作为NS2平台中仿真的仿真场景,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采用哑铃型拓扑模型,分别设置高低两种负载两种仿真环境,得到两种状态下的三个性能指标,分别进行分析。由结果可知,轻重度两种负载下,SFQ-CoDel算法丢包率、吞吐量与队列长度表现均优于其余两个算法,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本文通过仿真对SFQ-CoDel算法做出了可调性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排队延迟补偿方案,为铁路时间同步网精度以及传输网网络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遥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成为对地观测的重要地理数据,遥感技术开始向着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发展。GF-2影像具有分辨率高、精度高、应用领域广等特点,在自然资源、土地规划、农业和海洋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数据的泄露、盗版以及非法传播使得GF-2影像的数据安全难以保证,甚至会威胁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全。数字水印技术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为G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甘肃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不断实施,甘肃省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产业已经逐渐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物流网络布局缺乏规划、导致区域物流资源集聚和辐射作用不足、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造成了物流产业网络化和现代化发展的缓慢。因此,基于现有物流节点设施,通过整合辐射区域物流资源和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实现省内物流资源高效整合和物流节点间
学位
学位
铁路事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铁路客车是人们日常出行必选的交通工具之一,目前常见的列车出行问题包括车厢内温度场具有不平衡分布的特征,空气环境恶劣,长途旅行乘客时常发生身体不适等症状,一般情况下乘客的舒适程度很大程度依赖于空调的运行情况。由此可见,列车内的气流组织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迫切需要提升空调客车整体的环境质量以及空气品质。因此本论文针对以列车空调为核心的气流组织开展了全面的研究分析
准确、实时的位置估计是实现车辆运输安全和高效的前提,也是实现智能交通的基础。为提高车辆定位精度,本文以电子地图为基础,结合线路特征,设计地图构建和匹配方法,实现地图辅助的车辆位置估计,提高位置估计精度和对复杂场景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仿真实验和车载测试方案,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模型对位置估计误差的校正效果。本论文主要展开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了解地图匹配和车辆定位相关理论基础,分析线路特征,
城市平面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道路网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倡导低碳交通”成为全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战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提倡绿色交通,鼓励非机动车交通出行。由此导致道路交叉口交通方式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对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方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科学合理地研究混合交通环境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优化方案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论文通过对混合交通的交
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并且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需要大运量、高速度的运输方式服务居民出行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客流量的激增,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作为直接服务旅客出行的体现,编制难度系数也直线上升。目前,我国对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还是基于对往年统计的客流变化规律、增长率等客流统计资料来进行开行方案的编制。随着复杂网络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取得的显著成果,由列车开行方案构造的复杂网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