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RP约束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偏压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u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建设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建筑技术的提升上,其建筑材料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虽然建筑技术的发展紧跟时代的发展,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材料必须跟上技术的发展。柱作为工程建筑的支撑结构,如果在能够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去选择高强度材料并合理利用,对建筑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柱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所设计试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其受压承载能力以及运用新型材料与普通建筑材料相结合的合理性。本实验所设计的CFRP约束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由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fiberreinforcedplasticcomposite,以下简称CFRP)、H型钢以及混凝土组合而成,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针对CFRP约束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偏压柱力学特性的研究,再翻阅国内参考文献,本文对CFRP部分约束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
  1.开展了实验研究,本实验制作了12根试件柱,共设计3个影响参数,分别为:CFRP包裹层数、偏心距大小以及混凝土强度。根据偏心距以及混凝土强度的不同,将试件分成4组进行偏心受压实验,实验对比分析了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在偏心距、CFRP包裹层数以及混凝土强度影响下试件承载大小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各试件之间起到了对比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试件受压偏心距越大,所能承受的荷载越小;在一定包裹层数范围内,CFRP包裹的层数越多,能一定程度的提高试件极限承载力;随着内包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试件极限承载能力也随着增大。
  2.从力学角度分析了CFRP约束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的可行性,对CFRP部分约束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进行理论分析,根据在偏心距大小、CFRP包裹层数和混凝土强度参数影响下各个实验构件的实验现象,并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模式。
  3.开展了CFRP约束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的仿真分析,运用ABAQUS模拟了CFRP约束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受压形状变化规律以及承受荷载的能力,并对比分析了实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模拟的结果,两者结果吻合较好。
  4.在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试件在不同参数影响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在前人研究以及国家规范基础上对公式中CFRP有效约束性系数进行重新取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交互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全方位的为人类的生活、工作、娱乐等行为带来了便利,伴随这个过程,互联网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也推动了社交网络挖掘相关工作的发展,借助相关知识,研究者们可以对社交网络中的用户行为进行建模,并对网络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因此社交网络挖掘也成为数据挖掘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然而,相比于传统的普通静态网络,现实中的
学位
容器(Container)技术作为一种轻量级虚拟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关注,并成为云环境的主要部署模型之一。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领域,基于容器技术形成了新型服务模式:容器即服务(Container as a Service,CaaS)。在CaaS服务模式下,容器运行在主机所托管的虚拟机中。由于云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云数据中心可能会出现高能耗、资源利用率低下、服务水平协议
学位
从单张人脸图片进行三维人脸重建在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人脸矫正、人脸识别、人脸表情迁移、人脸对齐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三维人脸重建。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传统方法相比,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泛化性能好、速度快,显著提高了三维人脸重建的质量和效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通常需要大量
针对高密度建筑外部空间较少考虑观景效果、利用率低、活动不便、吸引力差的问题,通过对人群活动的分析,提取行为轨迹和分析行为活动特征,进而对人群行为和建筑外部空间关系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实例分析,对天津市西北角回民社区进行研究,在对人群行为分析的过程中,运用行为注记等观察法,并结合访谈和问卷的方法对人群性别与年龄的差异性、行为活动时长与活动方式的差异性、活动时间差异性以及活动空间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并
论文针对陕北黄土沟壑区县城公园绿地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现状公园绿地水平低下、相关规范标准适应性不足、现行布局方法难以适用等急待解决现实和理论问题,基于地域适宜性理念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设施配置理念,深入调研并充分结合该地区县城地域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公园使用人群等方面的特征,分别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公园绿地类型研究。在现有公园绿地分类标准的框架下,针对研究地区县城与周边
学位
针对砂-黏性土层浅埋盾构隧道的横向稳定性问题,采用复合体积损失模型和相应的复变函数解,建立连续上界极限分析理论模型并利用数值迭代或智能优化算法,计算隧道横向失稳的最不利滑移线位置和维持隧道稳定的必要支护压力;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并与已有文献中的其他理论解和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求解方法的合理性。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  (1)针对纯黏土地层浅埋盾构隧道采用‘收敛-椭变-竖移(
随着城市地铁隧道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目前一批批的浅埋暗挖地铁隧道项目随之发展起来。针对上软下硬岩体中随机分布节理对浅埋大跨隧道松动压力和分布特征的影响问题,论文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开展系统研究,总结分析围岩压力的统计分布特征,为隧道的可靠度设计奠定基础。论文得出以下创新性成果:  (1)针对上软下硬岩质地层特点,开发编制了一套能够实现多组不同密度的随机节理裂隙网络的
盾构在城市地层中掘进时,核心任务是保证施工过程的自身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鉴于城市环境对地层变形的敏感性特点,因此确保环境的安全尤为重要。盾构常在土层叠落、土质复合的的地层系统中实施掘进,地层系统中常赋存着密集分布的既有结构物。盾构掘进时,土体经历着复杂的加卸载过程,土体及周围环境结构经历着复杂的、动态的相互作用。土体变形从产生、传播到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施工效应实现了从源头到端头的传播与发展。如
学位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极端恶劣天气的频发,许多城市连续遭受强暴雨的袭击,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城市内涝的频繁发生不但对城市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困扰着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秩序的运转,一个城市一旦发生内涝,整个城市几乎陷入瘫痪。本文基于此背景,综合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低影响及人工智能治理理论、应急管理理论,对我国城市的内涝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在于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与日俱增,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的出行。随着地铁隧道使用年限的增加,大部分隧道己经进入养护和维修阶段。隧道修建及运营过程中,会受到围岩压力的变化、周边荷载的扰动、车辆的振动等影响,隧道管片表面将会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导致管片内部钢筋腐蚀、表面混凝土脱落,进而降低隧道承受外荷载的能力,对行车安全造成隐患。因此,地铁隧道裂缝等病害的及时检测与维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