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显性限额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意义重大,是经过全球各国经验而达成共识的,它减轻了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潜在的财政负担,有利于银行业的公平竞争。与此同时,倘若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从基本国情出发,制度设计不合理,比如实行单一费率的保费形式,那么存款保险制度就会显现出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道德风险的发生。我国在2015年5月正式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这一制度在维护金融安全的同时极易带来道德风险,中小银行面对已经生效的《存款保险条例》,会怎样调整白身业务,它们是否会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方式,从而引发道德风险?在金融改革深化的当前,研究这个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诚然,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打破了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不公平竞争的局面,但也潜在的为中小银行走向高风险经营模式留下隐患。本文主要研究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成因,及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在中小银行身上的表现。本文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中小银行在客户认可度方面是否有所改善,即能否提高中小银行的吸储能力。研究方法:本文先后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层面探讨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第三章理论分析:将道德风险的主体分为投保银行、储户、存款保险机构,并分别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分析了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是否产生道德风险。引入了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法探究存款保险制度的成因。第四章实证分析:选取2012年-2018年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中小银行作为样本,利用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基于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1、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过去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相比,抬高中小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比率;2、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过去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相比,削减中小银行的缓冲资本;3、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可以改善中小银行的客户认可度,即吸储能力上升。实证结果显示,存款保险制度落地以后,城商行、股份制银行代表的中小银行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道德风险。通过实证结果可以观察到制度建立之后,银行资产端的风险资产比率出现了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银行负债端的资本缓冲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结果显示中小银行的吸储能力并未与该制度有明显正相关性,原因可能是政策实施时间较短,居民对政策敏感度较低。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不容小觑,银行业需要防微杜渐。有力的监督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的制度设施,有效的公司治理,适当的存款人教育,均是存款保险制度发挥出制度本身正效用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