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田复杂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领域研究——以葡、敖油田窄薄砂岩油藏为例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葡、敖油田葡Ⅰ油组窄、薄砂岩油藏为例,综合运用油藏开发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利用地震、地质、测井、试油试采和开发动态等资料,通过深入研究具有不同开发特征的油藏类型、低级序断层、储层空间构型和窜流通道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从油藏、油层、单砂体、层内,分四个层次阐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揭示窄、薄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领域并提出相应的挖潜对策。   论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方面:   (1)根据窄、薄砂岩油藏的储层构型划分方案,开展了砂体空间构型研究。从垂向和平面两个方面逐步进行砂体解剖,垂向上利用泥质夹层、钙质夹层等六级结构面确定单期次的河道砂体;平面上则根据邻井砂体测井曲线形态及厚度的变化趋势等确定出单体河道边界,从而识别出复合河道砂体内的单河道砂体。葡、敖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窄、薄砂岩油藏的单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4种,分别是:孤立式单成因砂体、对接式单成因砂体、切叠式单成因砂体和叠加式单成因砂体。对接式单成因砂体空间分布特征在窄、薄砂岩油藏中比较多见。   (2)在储层构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单成因砂体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通过对单成因砂体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含油饱和度分布特征,从单成因砂体的结构尤其是夹层和单成因砂体拼合部位的渗流屏障等角度,探讨其对开发以及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的影响,对接式单成因砂体的对接部位其剩余油较为富集。   (3)遵循“关联度法定向,监测资料定层,动态分析定时”的原则可以在多油层合注合采条件下进行窜流通道的定量识别,关联度法可以在一个注采单元内圈定窜流通道的发育方向;根据高精度注入、产出剖面等测试资料识别窜流通道的发育层位;应用动态分析手段可以判断窜流通道的形成时间。取心井资料研究表明,窄薄砂岩油藏底部发育的窜流通道导致大量的无效水循环,顶部形成剩余油富集区。渗透率级差、注采强度、地下原油黏度越大,优势窜流通道越明显,受窜流通道屏蔽的剩余油富集程度越高。   (4)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低级序断层,依据断点的平面分布情况,断层的性质、倾向、断距变化情况、断点位置及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情况来进行断层组合。研究低级序断层特征、成因及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低级序断层的侧向封闭能力较差,受其发育规模和封闭性的局限性,要与微构造和砂体共同作用才能对剩余油起到较好的遮挡作用。受断层分割形成的剩余油主要有5种类型,主要分布在断层的连接点附近,是断层控制的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   (5)从开发角度对油藏类型进行定量划分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应开发中后期油藏分类和储量动用状况的评价方法。运用油藏工程方法,结合油田的开发实际,以油藏类型为单位进行了储量动用状况的评价,发现剩余储量仍集中于构造油藏的一、二类油藏中,为井网的合理部署和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提供依据。   (6)充分利用加密井取心资料、各种监测资料及数值模拟统计结果,从油藏、油层、单砂体、层内,四个层次阐述了窄、薄砂岩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油藏规模的剩余储量仍集中于构造油藏的一、二类油藏中,对于不同圈闭成因的油藏来说,剩余油丰度的排列顺序为: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对于构造油藏的细分类别,剩余油丰度随着油藏所处构造位置的降低而降低。油层规模剩余油的形成主要受油层的平面和层间非均质影响,具体包括:沉积微相、储集层性质、砂体平面连通状况、微幅度构造、断层及层间干扰等开发条件的影响。   (7)在储层精细结构解剖、优势窜流通道识别、数值模拟、低级序断层研究、油藏综合评价等动静态结合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葡、敖油田窄、薄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领域:①由于单砂体的空间分布结构与注采井网匹配性较差所导致的注入水无法驱到的剩余油;②受优势窜流通道屏蔽的剩余油;③低级序断层、微构造和砂体共同遮挡形成的剩余油。   (8)基于葡、敖油田不同类型的剩余油形成方式及分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挖潜对策。部分措施已经付诸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挖潜效果,有效指导了油藏的高效开发。研究不仅对葡、敖油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它类似油田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裂缝性储层具有许多特殊性,就其物理-岩性性质和泥浆滤液侵入孔隙的深度方面来讲,剖面上有明显的差异和不均匀性,存在不同裂口的裂缝和溶洞,所以岩石的声、电、放等特征的变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地球环境日趋恶化,尤其是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的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科学研究发现,制冷工质CFCs与HCFCs的化合物的排放对大气臭氧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长9-10油层组作为勘探新区,以往对其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规律等尚未做过深入研究。本文以大量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地震及各种化验分析资料为
冷湖构造带位于柴北缘西北部,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复杂的构造背景增加了区内油气勘探的难度。深入研究冷湖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不仅有利于研究区
气阀是往复式压缩机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同时由于它在工作中频繁地受到振动与冲击,使其故障率远高于其他部件,因此对气阀开展故障诊断研究意义重大。气阀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并且故障形式多样,大大增加了故障诊断的难度。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气阀故障诊断的精度要求,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诊断方法将是未来的趋势。本文针对气阀原始信号故障信息不明显和噪声干扰严重的问题,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
随着三峡移民工程的进行,在三峡库区出现了大量人工高边坡。高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日益突出,已成为三峡库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边坡失稳现象时有发生,而边坡一旦失稳,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边坡稳定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数值模拟了三峡库区数十处高边坡的上百种工况,并将高边坡分为岩质、土质、岩土质三类,通过对边坡岩土体材料参数的折减,用基于强度折减法的Midas-GTS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获得边坡的安全
多元文化成为当前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多元文化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更要重视多元文化的渗透教育.本文从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