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许多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虽然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通过一定的措施,衰老的进程是可以延缓的,衰老的程度是是可以减轻的。而延缓衰老的关键就是减缓生理性衰老的进程,保持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的正常,基于《内经》“治未病”思想,抗衰老应做到未老先养,既老防病。《内经》“治未病”思想理论是在古代朴素的辨证法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总结和升华,逐渐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中医学术思想,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先进而超前的思维,开中国古代预防医学思想之先河,引领医学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医学的最高境界。中医“治未病”的实践活动早在远古时期已有萌芽,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对“治未病”的医学思想做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发展于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成熟于清朝时期的《温热论》,至此“治未病”思想已经受到众多医家的重视。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制作中老年健康状况调查表,对广州市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衰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衰老的影响因素,探讨“治未病”理论对维护和促进健康以及抗衰延年的指导意义。本课题的创新性在于将“治未病”理论与延缓衰老相互联系,扩大了“治未病”理论的应用范围,为抗衰老医学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本课题对历代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实践作了简要的梳理,并对现代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分析;较完整地对衰老与抗衰老概况及抗衰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整理介绍,提出“治未病”以延缓衰老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内经》“治未病”以延缓衰老的具体策略。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广州市的293例中老年人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并对其衰老程度从宏观上进行了组内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提示,年龄、性别、饮食偏甜及酸、吸烟、喝酒、睡眠习惯、运动时间和次数、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疾病对衰老有影响,而年龄、饮食、喝啤酒、睡眠、运动、疾病是影响机体衰老进程及衰老程度的最主要的几个关键因素。衰老症状的统计结果提示:腰膝酸痛和视力减退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衰老症状,其次是白发、夜尿,健忘等,面色改变出现频数最少。疾病种类不同的衰老程度比较研究结果提示,无病者衰老程度最轻,其后依次是仅有一种疾病者、有两种疾病者,患有3种及以上疾病者衰老程度最重。由统计分析的结果可知,衰老不是由某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抗老防衰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在《内经》“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建立良好的科学的生活方式,饯行养生之道,调摄情志、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环境等就可延缓衰老的到来,减少衰老的症状,减轻衰老的程度,防治老年病、慢性病的发生,从而实现健康长寿,享受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