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婚姻伦理的当代境遇及其合理导向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k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伦理作为上层建筑的一方面,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并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慢慢变更。一定时期的婚姻伦理总具有规范、教育、评价和预测价值,形成相对固定与统一的婚姻道德,对婚姻中的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做出泾渭分明的评价,规范着一定时期的婚姻行为,指导人们的婚姻生活。我国传统的婚姻伦理以夫为妻纲、男尊女卑、从一而终、夫义妇顺为基本内容,这对于维护当时社会的稳定、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维护宗法等级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消极意义也不言而喻——对女性的压抑以及人的个体价值的遮蔽。   近代婚姻伦理的变革是中国传统婚姻伦理嬗变的开端,从太平天国时期、戊戌变法时期到辛亥革命时期,再到新中国的建立,当代中国的婚姻现状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择偶渠道多元化、夫妻关系平等化、性观念开放化、结婚离婚自由化,裸婚、不婚、丁克、网婚、剩斗士、经济适用男、亚偷情……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成为当代婚姻的写照,也暴露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因此,文章在深入分析了当代婚姻伦理现状及其趋势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反思了两种截然对立的婚姻伦理观,尝试在国家、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统一的基础上,以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人的主体性地位、自由价值为基点,构建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的内容,并对其实现途径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力图使婚姻成为以人为本、以自由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幸福为目的的手段。  
其他文献
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人们的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需要网络,网络社会中的交流俨然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形式,随着这种社交形式的出现,一系列通过网络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界被人类大规模开发,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能力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副作用和消极影响。就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地方文献和罔野调查相结合,以赣南三僚村为个案,对风水与村落宗族社会的关系进行考察。文章以三僚曾、廖两族千年的发展为线索,着重分
鲍姆嘉通是在唯理论传统和对艺术的切身体验中阐释美学的,他提出了一个新词“aesthetics”,认为“aesthetics”(美学)就是研究“sense”(感性)的科学。在鲍姆嘉通看来,感性可以分为
近年来,德性伦理学是否具有实践性在学界引发了广泛讨论。德性伦理学的实践性问题主要是指德性伦理学行为的规范性问题,换言之,德性伦理学如何规范地指导行为。德性伦理学的实践
武汉市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丰富多样,其影响已经扩展到市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武汉市出台的与志愿者相关的法律法规、服务政策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却滞后于广东省、四川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