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受拉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iy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研究成果多样,各种经典力学理论均有涉及。损伤力学因考虑了微裂缝的存在,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混凝土损伤破坏特性而被广为推崇,但其在纤维混凝土中的应用还相对欠缺。纤维混凝土中,短切纤维作为散体呈乱向、随机分布,内部结构复杂。其力学特性的研究以试验手段居多,理论研究方面多采用断裂力学分析,少量关于损伤本构的研究则局限于宏观唯象方面,研究方法仍需改进。本文选择抗裂性能良好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从细观层次出发,考虑材料内部结构和宏观力学响应的随机性,以细观随机损伤理论分析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在已有的普通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受拉损伤模型,以对材料本身的力学本质特性研究及相关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进行了两种强度等级下,聚丙烯纤维掺量分别为0 kg/m~3、0.3 kg/m~3、0.6 kg/m~3、0.9 kg/m~3、1.2 kg/m~3的混凝土单轴受拉试验,并以此验证理论模型与试验数据的吻合程度。本次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采用串并联微弹簧模型模拟混凝土细观损伤单元,建立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受拉状态下的细观物理模型。将细观单元的破坏应变假定为随机变量,以此描述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损伤产生、发展的随机性。并遵循经典损伤力学原理,建立了具有随机特性的受拉损伤本构模型。根据混凝土受拉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点数学特征,识别模型中的细观单元破坏应变随机场参数。(2)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受拉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抗拉弹性模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掺量同为0.9kg/m~3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拉弹性模量降幅较大,水灰比0.5、0.4时降幅分别达到21.6%、16.7%。(3)本文识别的随机场参数与已有随机损伤模型参数量级、取值区间相符。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模型曲线与聚丙烯纤维单轴受拉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吻合情况良好,说明该细观随机损伤本构理论适用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材料;并证明了普通混凝土的细观损伤模型在模型参数修正之后,可以应用于纤维混凝土材料中。最后为工程应用简便,简化了该随机损伤模型,得出了与抗拉弹性模量、拉伸峰值应力及其应变有关的本构关系方程。
其他文献
对玉米须中黄铜类物质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
本文研究了一个自选阅读项目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态度、行为的影响。研究显示,通过一个学期的自选学习及学习者训练活动,参与者对自主英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态度
稻谷在储藏过程中会发生品质降低,称之为陈化,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稻谷品质越差,储藏环境会影响稻谷陈化的快慢。本文研究了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时间)对稻谷相关品质的
<正>大学生逃课行为在大学校园中始终或多或少地存在,但是,最近几年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而身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学生逃课这一行为的外在原因和心理动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汽车生产商通过完善制造技术和开发新的制造材料,改善汽车性能,减轻车身重量,降低汽车燃油消耗,从而缓解能源和环境污染
随着人们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政府的强力推进,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作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地质公园在保护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促使人类朝着“信息化世界和数字化地球”的
<正>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神圣殿堂,也是师生进行接触交流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在在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林区的主要建群种和资源树种。为了阐明栓皮栎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种子库的分布、种子成苗、实生幼苗和萌生幼苗的生长以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