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福建省新农村试点园林建设现状调查研究,同时,借鉴国内外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初步探索、整理一种适合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建设的理论和发展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农村景观发展现状;其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建设的基本方法以及原则、理论和主要建设内容进行研究,通过总结、分析,并对福建省的部分试点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在与具体的新农村试点规划方案相结合的基础上,将相关理论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园林建设之中;最后,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建设的基本原则、理念和方法,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建设的长远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建设的对策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而高质量的农村环境无疑是衡量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园林景观理论,对新农村进行园林建设,以提高园林建设水平,改善农村整体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农村园林建设呼唤政府的帮助,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资金的投入、政策的倾斜和优惠。新农村的模式多种多样,有旅游观光型、特色产业型、历史文化型、自然生态型等类型,新农村园林建设需要根据自己的特色,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建设,以实现减少投入,节省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园林建设仍然要按照规划的原则,统一规划,把我国新农村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宜人、生态平衡,既具有传统农村特色又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农村。在新农村园林建设中,所有的出发点必须紧紧围绕新农村的实际,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遵循建设节约型新农村的原则,并突出新农村本身的特色和优势。在新农村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其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研究其系统评价指标、评价等级与阀值等,以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