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导向的青少年健康锻炼行为干预促进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论文理论背景、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该部分概括了健康行为与健康、影响青少年健康锻炼行为的因素及国内青少年健康锻炼行为的研究现状,概括了健康心理学领域的连续模型及阶段模型,阐明了研究选题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健康行为程式模型(HAPA模型)适用性检验研究目的检验HAPA模型在中国青少年健康锻炼行为中的适用性,探求不同社会心理变量在不同锻炼阶段间的预测作用以利于后续分组实验干预研究:检验自我效能、危险认知、结果预期是否能有效的预测行为意向;检验行动计划在行为意向向锻炼行为转化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是否存在;检验HAPA行为阶段在青少年健康锻炼行为中的存在性及模型中的社会心理变量在不同行为阶段问的阶段差异性。对象与方法本部分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取样法选取706名初高中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HAPA模型中的构成要素如危险认知、结果预期、自我效能、行动计划及锻炼活动等因素采用相应量表收集数据。结果与讨论(1)关于自我效能、危险认知、结果预期等变量对行为意向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β=.43,p<.001)、危险认知(β=-.10,p<.001)及锻炼消极预期(β=-.08,p<.05)显著预测行为意向,其中锻炼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积极预期觉知(β=.01,p>.05)不是行为意向的显著预测变量;(2)关于行动计划在行为意向与锻炼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析证明行动计划是行为意向与锻炼行为间的中介变量(Sobel Z=8.82,p<.001),表明行为意向到锻炼行为的转化过程中,部分经由行动计划起作用,与HAPA模型的理论假设一致;(3)关于行为阶段存在性的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危险认知、锻炼积极预期觉知、消极预期觉知、行动计划等变量在不同行为阶段间对锻炼活动的解释程度不同,结果支持HAPA中所假定的行为阶段的存在。在前意向阶段,自我效能(β=.48,p<.001)、危险认知(β=-.21,p<.05)、积极预期觉知(β=.21,p<.05)是锻炼行为的显著预测变量,解释40%的行为变异量(R2=0.40);锻炼消极预期(β=-.01,p>.05)及行动计划(β=.06,p>.05)不是显著预测变量。在意向阶段,自我效能(β=.37,p<.001)及行动计划(β=.16,p<.01)是锻炼行为的显著预测变量,解释27%的行为变异量(R2=0.27);危险认知(β=-.05,p>.05)、积极预期觉知(β=.02,p>.05)、消极预期觉知(β=-.07,p>.05)不是锻炼行为的显著预测变量。在行动阶段,危险认知(β==-.20,p<.001)、自我效能(p=.17,p<.05)、行动计划(β=.28,p<.001)是该阶段锻炼行为的显著预测变量,解释20%的行为变异量(R2=0.20);积极预期觉知(p=-.01,p>.05)及消极预期觉知(p=.01,p>.05)不是显著预测变量。(4)关于社会心理变量在不同行为阶段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自我效能(F(2,696)=44.54,p<.01)、危险认知(F(2,681)=17.30,p<.01)、消极预期觉知(F(2,684)=20.64,p<.01)、行动计划(F(2,680)=97.82,p<.01)及锻炼活动(F(2,694)=86.52,p<.01)等变量在前意向者、意向者及行动者三阶段间存在显著差异;行动者自我效能最高,锻炼积极预期觉知最多,参与的锻炼活动最多。前意向者及意向者间在危险认知水平(t(430)=.52,p=.60)及消极预期感知(t(432)=2.42,p=.06)等方面差异不显著。第三部分基于HAPA模型的健康行为分组纵贯实验干预研究研究目的检验行为阶段匹配或非匹配干预在不同行为阶段群体中的效用性,检验是否阶段匹配干预效应最大而非匹配干预效应弱化。研究假设危险认知交流干预对前意向阶段者是匹配干预、计划策略制定干预对意向阶段者是匹配干预,匹配干预能显著促进相应阶段内个体的意向水平及锻炼行为;假定危险认知或计划策略干预对行动阶段者皆为非匹配干预,不能引起行为意向或锻炼行为的显著改变。对象与方法分层整群选取初高中青少年被试,初测693名被试分层整群随机化分为危险认知交流组、计划策略制定组及对照组,四周后534名被试完成复测。采用3×3×2组间因素纵贯干预设计,初测复测行为意向及锻炼行为等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与讨论(1)锻炼意向干预前后不同阶段不同组别间的分析对整体样本:组间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时间主效应(F(2,525)=35.07,p<.001,η12=.12),干预前后锻炼意向改变显著;不存在组间分组处理主效应(F(2,525)=.83,p=.44)或处理x锻炼阶段交互效应(4,525)=1.03,p=.39)。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组内时间主效应(F(1,525)=10.41,p<.001,η2=.02),时间x处理交互效应(F(2,525)=7.02,p<.10,η2=.03),时间x锻炼阶段交互效应(F(2,525)=5.41,p<.005,η2=.02),显示锻炼意向水平干预后比干预前增加,不同干预分组、不同锻炼阶段间获益改变程度有高低不同,与研究假设一致。对危险认知交流组:组间分析结果显示行为意向存在锻炼阶段主效应(F(2,86)=6.51,p<.01,η2=.13),显示意向在不同锻炼阶段间存在差异,前意向者锻炼意向水平最低,行动者意向水平最高。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时间主效应(F(1,86)=19.25,p<.001,η2=.18),显示锻炼意向水平干预后比干预前增加。前意向者、意向者及行动者在危险认知干预后锻炼意向水平都有所增加。前意向者行为意向增幅程度最大,与匹配干预获益最大的假设一致;意向者及行动者干预后行为意向也显著增强,与研究假设不一致,结果表明危险认知交流干预在改变个体锻炼意向方面在各行为阶段间具有普遍效用。对计划策略干预组:组间分析结果显示存在行为阶段主效应(F(2,220)=17.45,p<.001,η2=.14),显示行动阶段个体的行为意向水平最高,前意向阶段的意向水平最低;组内分析结果显示行为意向存在时间x行为阶段交互效应(F(2,220)=3.52,P=.03,η2=.03),表明行动计划干预在不同的锻炼阶段间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不同。结果显示前意向阶段及意向阶段都从计划策略干预获益。干预后意向阶段者的行为意向增加显著,行动阶段者意向水平没有变化,符合匹配干预获益最大的假定;前意向者的行为意向在计划干预后也显著增加,与研究假设不一致。对照组:只存在组间锻炼阶段主效应(F(2,219)=21.57,p<.001,η2=.17),没有时间主效应或时间x阶段或时间x处理交互效应,显示对照组在研究前后时间内,行动阶段者依然较前意向者或意向者参与锻炼的意向水平高,各阶段间锻炼意向都没有随时间发生改变。(2)锻炼频率干预前后不同阶段不同组别间的分析对整体样本:组间分析结果显示锻炼行为存在组间锻炼阶段主效应(F(2,525)=36.50,p<.001,η2=.12),行动阶段者锻炼活动最多,不存在处理主效应(F(2,525)=.14,p=.87)或行为阶段x处理交互效应(F(4,525)=3.39,p=.85);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时间主效应(F(1,525)=13.76,p<.001,η12=.03)、时间x处理交互效应(F(2,525)=2.36,p<.10,η2=.01)、时间x阶段交互效应(F(2,525)=11.24,p<.001,η2=.04)、时间x阶段x处理交互效应(F(4,525)=2.52,p<.05,η2=.02),表明锻炼行为干预前后在不同阶段、不同干预分组间的获益改变程度存在差异。对危险认知交流组:组间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组间锻炼阶段主效应(F(2,86)=6.05,p<.01,η2.12),表明行动阶段者锻炼活动最多,前意向阶段者锻炼活动最少;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组内时间主效应(F(1,86)=7.14,p<.01,η2.08)、时间x锻炼阶段交互效应(F(2,86)5.21,p<.01,η2.11),显示干预后锻炼行为显著增加,增加程度在不同阶段间存在差异,前意向阶段者获益增加最多,与匹配干预获益最大的假设一致。对计划策略干预组:组间分析结果显示存在锻炼阶段主效应(F(2,220)=17.61,p<.001,η2=.14),行动者锻炼活动最多,前意向者锻炼活动最少。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组内时间主效应(F(1,220)=9.08,p<.01,η2=.04)、时间x锻炼阶段交互效应(F(2,220)=10.14,p<.001,η2=.08),显示干预后锻炼行为显著增加,增加程度在不同阶段间存在差异,前意向阶段与意向阶段者获益增加最多。意向阶段者计划策略干预后锻炼行为显著增加与匹配干预获益最大的假设一致,前意向阶段者干预后锻炼行为也显著增加与研究假设不一致。对照组:组间锻炼阶段主效应(F(2,219)=30.80,p<.001,η2.22),不存在时间主效应(F(1,219)=.98,p>.10,η2<.01)或时间x锻炼阶段交互效应(F(2,219)=2.50,p>.05,η2=.02),表明对照组在研究前后时间内,行动阶段者依然较前意向或意向阶段者锻炼活动要多,各阶段间的锻炼行为没有随时间发生改变。第四部分健康锻炼行为养成中的中介-调节模型构建研究目的检验锻炼动机及锻炼技能在行为意向向行为活动转化中调节效应是否存在,探究行为意向向行为活动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调节机制。对象与方法分层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被试,初测693名,4周后复测534名。采用相关量表测量行为意向、锻炼动机、行动计划、运动技能及锻炼行为等变量。分析中缺失数据用最大似然法加以估计,利用Preacher主张的调节效应检验方法,检验内在动机、运动技能等在行动意向、行动计划与锻炼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是否存在。结果与讨论在行为意向、锻炼动机、行动计划、运动技能与锻炼行为间:(1)行动计划是行为意向与行为活动间的中介变量;(2)内在动机是行为意向与行动计划间的调节变量,行为意向向行动计划的转化受内在动机水平的调节,内在动机水平高,越能够制定更多的行动计划,引起更多的锻炼行为;(3)运动技能是行动计划与锻炼行为间的调节变量,行动计划转化为锻炼行为受个体运动技能多少的调节,运动技能越多者,越能将行动计划转变成锻炼行为。第五部分研究概括结论(1)横向研究结果证明HAPA模型主张的行为阶段在青少年锻炼行为中存在,HAPA模型构成要素在不同行为阶段间存在显著差异,HAPA模型适用于青少年健康锻炼行为。(2)纵贯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依据HAPA阶段模型理论所进行的实验干预,证明了匹配干预的优越性。(3)锻炼技能、动机类型是行为意向到锻炼行为转化间的重要调节变量,内在动机水平高、锻炼技能多者促进行动计划的主动制定及有效执行。
其他文献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创新性集成库存管理模式。VMI环境下,供应商采用整合发货补货策略,在等待下游客户的需求累积
维吾尔医学作为人类传统医学宝库中的重要成员,在复杂、难治性疾病的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吾尔医学体液学说是一种说明人体体液的来源、种类及其应用的学说,认为体液是
本文提出了机器人腕力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连续接触时传感器的动态响应,讨论了由测量不精确,测量方法的近似及惯性力而引起的三类误差,探讨了各自的补偿方法。文中还探讨了如
绩效管理对于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确保电力企业稳定运行和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等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剖析了存在问题的原
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蒙皮在遭受雷击时将经受急剧的温升效应,对材料电导率造成重要影响,而这一影响又反作用于焦耳热产生过程.文章
近年来,接连不断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危机期间,常常出现某一家公司违约引起与之关联的公司相继发生违约甚至破产的现象,形成“多米诺骨牌”式的传染效应
本文的工作首先是用丙烯酸接枝改性大豆分离蛋白。选择了8M的脲溶液和疏基乙醇作为变性剂,使大豆分离蛋白分子充分舒展,采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了接
本文以农村小学为分析单位,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获取数据,利用分层线性模型结构探讨教师因素对学生成绩(人力资本积累质量)的影响途径。结果表明班级教师的职称差异会通过
大气中的PM2.5(particulate matter 2.5,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对空气的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人体生存健康等都有着重要影响。明确空气污染地区的PM2.5的成分污染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来源解析构成等,已经成为解决这些地区空气污染问题的必然要求,对于降低这些地区的大气PM2.5浓度,降低雾霾污染程度,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于2016年12月份
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计划生育的推行下,我国过早的进入了“未富先老”老龄化社会,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使农村在经济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落后于城市。我国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