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早期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早期强化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的随机和半随机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检索范围包括Cochrane脑卒中组专业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6年第4期)、Pubmed(1966年~2006年9月)、Embase(1974年~2006年9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2006年9月)、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1994年~2006年9月)、VIP数据库(1989年~2006年9月)。手工检索《中华神经科杂志》(1980年~2006年9月)、《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5年~2006年9月)、《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1997年~2006年9月)、《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4年~2006年9月)、《卒中与神经疾病》(1994年~2006年9月)、《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80年~2006年9月)等6种杂志,以及中国脑卒中网、中国临床康复网、www.wanfang dat.come.cn、www ok120.com/index.asp、www.docguide.com等相关网站。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试验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资料。主要判效指标为上肢的运动功能(3、6个月ARAT评分);死亡或残废率(3、6个月);随访期末(3、6个月)强化运动治疗对偏瘫上肢严重并发症的减少程度。如肩痛、肌肉痉挛、上肢痛等;偏瘫上肢的灵巧性或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3、6个月);治疗结束时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使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增加,梗塞患者的梗塞面积增大等。结果:6个研究(共667例病例)符合纳入标准,3个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强化运动组随访期末与对照组相比,其上肢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病死或致残人数、对卒中后上肢并发症的防治、治疗结束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随访3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似乎有所提高,但这种改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在随访6、12月时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的6个试验均未行早期强化运动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评价。结论:目前的研究病例总数较少,混杂因素较多,尚不能做出早期强化运动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是否有效的确切结论,其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论证。有必要进行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