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组织二维重建算法及仿王棕叶柄的蜂窝梁设计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s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植物的多尺度结构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良好自适应关系为工程仿生设计提供了灵感,而植物中尺度下的组织重建及力学性能计算是实现多尺度仿生设计的重要纽带。本文针对现有植物组织重建算法的不足,提出基于虚拟分割法的距离权重重建算法。同时,选取王棕叶柄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尺度结构建模,对叶柄中维管束组织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探究其多尺度结构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随后,将其结构特征应用于蜂窝夹层板的结构设计中,提高夹层板的抗弯曲和抗扭转性能。最后,基于王棕的应力环境、构型与风力机叶片的相似性,将仿生蜂窝板结构应用于风力机叶片的腹板结构设计中,提高叶片结构的弯扭载荷承载能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植物组织重建算法开发传统算法难以准确重建植物中的细长细胞以及内凹型结构,对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虚拟分割优化的Delaunay三角剖分;针对相邻细胞面积大小差异过大的结构,在面积权重(area weighted tesselation,AWT)算法基础上提出了距离权重分割(distance weighted tesselation,DWT)算法,实现了这一类结构的有效重建;提出了一种有限边界的识别和重建方法,对于不同类型边界的组织均可实现较好的边界重建效果,从而获得了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高精度重建算法——Optimized Distance Weighted Tesselation(ODWT)。ODWT算法与经典的Voronoi剖分算法(Centroid-based Voronoi tesselation,CVT)和面积权重算法(AWT)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2)重建算法对多尺度建模力学性能预测精度的影响使用CVT算法和本文提出的ODWT重建算法对王棕叶柄维管束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并将维管束组织的细胞壁等效为多层层合板,采用具有中间层的层合板模型对维管束组织进行力学建模。采用有限元法对维管束单元各向异性拉伸模量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CVT算法和ODWT算法重建模型的仿真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重建模型对多尺度建模力学性能预测精度的影响。最后对叶柄组织进行拉伸实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下叶柄组织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有限元仿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ODWT算法重建模型的准确性。(3)王棕叶柄横截面维管束微观参数的梯度变化及其对于叶柄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王棕叶柄组织结构的梯度变化将其横截面分为三个区域,并在三个区域内分别采集样品。通过单根维管束拉伸实验计算了叶柄截面的三个分区纵向拉伸性能,并研究了维管束截面积对其弹性模量的影响。通过多尺度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三个不同区域维管束单元的力学模型,分析不同区域维管束纤维弹性模量的差异性以及微观结构参数对于维管束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叶柄实际尺寸建立叶柄分段模型,仿真分析了梯度刚度分布对于其弯曲扭转性能的影响。(4)梯度蜂窝板结构参数设计及其在风力机叶片腹板结构的应用基于王棕叶柄的结构特征,利用厚度梯度分布思想对蜂窝夹层板进行参数设计,得到两种梯度蜂窝板:线性梯度蜂窝板和等比例梯度蜂窝板,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其抗弯和抗扭刚度进行分析,最后将其应用于风力机叶片的腹板设计中;通过三点弯曲、弯扭耦合仿真,发现厚度梯度分布可以提高叶片的抗弯和抗扭刚度,并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其他文献
随着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飞机结构件也向着大型化和整体化方向改进,例如:机匣、整体框、翼肋等。这些整体结构件由于结构复杂、薄壁部位多,在切削加工过程和后续的装配和使役阶段容易发生变形,影响加工精度和装配性能。针对其加工变形问题,本文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残余应力和走刀方式对铝合金结构件加工变形的影响,并基于表面残余应力对铣削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不同的铣削参数对2024
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发生了上百起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灾害。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的飞速发展,数值模拟方法在滑坡-碎屑流研究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同时,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也逐渐被引入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引起的超前冲击气浪的研究中。本文以汶川地震触发的牛眠沟和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为研究对象,通过DAN3D软件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其运动过程和动力学特征,并通过计算流体
X射线激光是超短波长的激光。它具有脉冲瞬时功率大、单光子能量高等特点,在微观快过程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众多X射线实现方案中,毛细管放电方案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被各国广泛关注,以期能够实现应用。X射线激光的一个应用方向是全息成像。自1948年Gabor首次提出全息概念以来,全息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飞速发展。理论上出现了多种成熟的全息再现算法。
近几年由于铁电铁磁材料优良的物理特性和其在非易失性存储器、热释电器件以及微波压控器件中巨大的应用前景,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也越发的加大,特别是在铁电材料的制备和调控上吸引了大量的目光。但是,在铁电薄膜的制备上,通常是将铁电薄膜生长在刚性衬底上,这会使薄膜受到刚性衬底的钳制,从而削弱薄膜特性,因此,应制备高质量自支撑的薄膜来克服这种固有缺陷,这种薄膜可以提供更多的自由度,以改变和优化铁电行为。在铁电薄膜
近些年来,加压富氧燃烧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新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使用高浓度二氧化碳作为氧化剂稀释气,要求高温、加压的反应环境。加压热解和加压二氧化碳气化是这项技术的两个基础。国内目前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仍然不足。尤其是热转化中固体燃料的化学结构。本文研究了神华烟煤的加压快速热解焦炭与加压快速气化焦炭的理化结构与反应活性。使用加压沉降炉(PDTF)在压力为0 MPa1.2 MPa、温度为8
煤炭是我国储量最丰富而的化石能源,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一直是能源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燃煤过程中形成的碳黑会影响燃烧效率,排放到大气中将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巨大危害。煤热解衍生碳黑的过程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煤种差异以及金属物质等。研究表明,煤中金属矿物质会影响碳黑及其前驱物的形成,但对于不同种类(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不同存在形式(赋存于焦炭表面、气态或纳米级颗粒态)
湍流问题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始终是制约CFD发展的瓶颈问题。湍流模型长久以来一直是解决工程湍流问题的主要手段。而在湍流模型中工程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
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属于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别名王不留行、刘寄奴、对叶草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其中湖北及江苏、浙江、四川等各地
汞是污染环境的有毒物质,经食物链富集在人体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分离富集环境中的汞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健康举足轻重。将当前已成功应用于分离富集金属离
降雨诱发滑坡是全球广泛分布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传统岩土反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单一类型监测数据对计算模型参数进行反演分析,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多种不同类型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校准。针对现有降雨滑坡反分析研究的局限性,基于贝叶斯理论提出了时变监测数据的多目标随机反分析方法,建立了降雨入渗边坡流固耦合的多目标随机反演模型,以某公路试验段路基工程和降雨入渗边坡为算例进行了多目标反演分析。主要工作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