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当前我国的农村教育的薄弱,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的教育,我国采取了多种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政策。像“国培计划”,免费师范生定向委培,特岗教师远程教育,优秀教师城乡轮值大学生支教和农村教育硕士等。农村教育硕士作为其中的一种,最早于2004被提出,在2006年开始试点实施,在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通过文献阅读发现:农村教育硕士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的教育水平,改善了农村教育的师资结构。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当前该项政策仍旧不太成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同时关于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发现对农硕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从社会学的宏观角度去看待这以政策,对于农硕自身需求,农硕在培养方式上是否恰当,以及在基层教育学的具体的效果,农硕学习中的具体需求等方面言者甚少,在结果分析中不具有代表性。对于体育学科农硕的研究更少,仅有几篇文献也就以体育农硕作为一个共性的例子来讲述当前农硕的具体存在现状,并没有真正的就体育农硕作为个例来研究。因此作者作为河北师范大学“硕师计划”的被培养者参与着体育学科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深入基层和返校学习的四年培养。根据自身经历和同学的交流发现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针对河北师范大学“硕师计划”体育学科培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希望通过本次调研为河北师范大学今后的农村教育硕士体育学科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行动研究法。其中调研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此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以河北师范大学“硕师计划”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以下简称体育学科农硕或者体育农硕)、培养学校领导、签约单位学校领导及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体育农硕和所在地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相关领导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在行动研究法中主要就是自身经历简述。通过调研当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农村教育硕士这一政策在具体的执行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农硕的选拔是公平透明的,在实施落实上不到位,体育农硕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一定作用;所开设课程中与基层教学结合不紧密,在基层教学中缺乏专业指导,农硕毕业后的再就业存在问题;通过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硕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2.“硕师计划”体育学科选拔的生源为培养奠定基础。3.在政策执行上缺乏明确分工管理,河北师范大学在培养方式上需要进一步完善。4.在体育农硕培养上过于侧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培养。5.体育农硕生的自身定位不准。6.在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签约领导和高校领导的站位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