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的应用性是现代数学发展的特点,数学建模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的一个重点。数学建模就是(mathematical modeling)就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是从现实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学建模可以看作是问题解决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对象更加侧重于来自非数学领域,但是需要数学工具来解决的问题。高中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的教学有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考察要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很差,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中学生自身的各种因素是其数学建模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有效的教法和学习方法也是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影响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自身因素以及探索有效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在研究中通过测试和访谈调查证实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普遍偏低;造成中学生数学建模障碍的因素很多,调查结果显示对学生自身而言,学生建模障碍主要源于几个因素:社会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语言文字的领会能力、数学抽象化能力、心理因素、解题经验等。必须从各个方面着手才能够解决来自学生自身的数学建模障碍。最后通过一个教学实验验证了我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分阶段、多样化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数学建模教学实验中,本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总结出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实践经验:纵向分阶段简单建模阶段、典型建模阶段、综合建模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知识量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分阶段纵向教学过程中同时穿插使用专题式、调查报告式、论文研读式、微型科研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分析前后测数据结果,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说明实验中采用的数学建模教学法对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和总体数学能力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