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柔肝针法防治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1987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养血柔肝针法对卒中后抑郁的防治作用。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刺养血柔肝针法,对照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刺常规针法。 两组在治疗前、第1周、第2周分别用汉密顿量抑郁表(HRSD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程度,用患者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自理能力。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评价养血柔肝针法对卒中后抑郁的防治作用,及对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并观察安全性。探讨PSD发生情况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之间的关系。以上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取α=0.05。  结果:  (1)试验进行1周后,观察组PSD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PSD发生率为41.38%。两组间PSD发生率不同,经非参数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试验进行2周后,察组PSD发生率为25%,对照组PSD发生率为51.72%。两组患者PSD的总发病率不同,抑郁严重程度不同,经非参数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对两组治疗不同时间 HRSD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 HRSD评分平均数均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对两组治疗不同时间 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 Barthel指数评分平均数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5)对抑郁发生与否与性别、年龄、发病类型、病程、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治疗第1、2周后抑郁发生与否与性别、年龄、发病类型、病程均无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呈高度负相关关系(P<0.01)。  结论:  养血柔肝针法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性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HSP不同临床类型(肾脏无损伤型、单纯血尿型、血尿加蛋白尿型)各组血清和尿液中粘附分子sICAM-1、sVCAM-1和sP-选择素表达的情况,探索尿中粘附分子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