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车体柔性的车-轿动力响应分析及行车舒适性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提高车辆的运行舒适性已经成为高速铁路设计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高速铁路运营速度的不断提高,列车与线路结构物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显著增大,引起车体振动恶化,造成旅客乘坐舒适度的显著下降。由于车辆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进步,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新型材料的广泛使用,在满足车体结构强度要求的条件下,车体结构的承重量已大幅下降。但是,过分追求车体结构的轻量化,往往会导致车体刚度不足,致使车辆弹性振动加剧,从而导致车桥系统动力响应规律发生变化,并对车辆运行舒适性产生影响。因此,在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日趋完善的今天,车桥系统精细化分析建模、柔性车体参振等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车辆柔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车体柔性的车辆.桥梁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研究桥梁共振、线路不平顺激扰、车体弹性共振等因素对车辆运行舒适性的影响,以期为高速铁路安全、舒适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鉴于以上原因,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分析车辆运行舒适性影响因素并研究舒适性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从车桥耦合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车辆运行舒适性的关键因素,如线路结构振动、线路不平顺激扰、车辆振动特性等;介绍车辆运行舒适性评价方法,如车体加速度指标、Sperling平稳性指标和ISO2631评价方法等,并指出本文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动车组实测车体振动加速度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通过数据拟合得到Sperling平稳性指标和ISO2631舒适度指标之间的关系。   (2)建立考虑车体柔性的车.桥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将车体视为由二系悬挂支承的均质等截面欧拉梁,转向架和轮对均视为刚体,采用车辆柔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车体柔性的车辆刚柔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采用模态叠加法考虑桥梁变形,运用同步耦合法建立了考虑车体柔性的车桥系统运动方程,编制了车-桥动力分析程序,并进行了理论验证和实测验证。   (3)研究桥梁共振对柔性列车运行舒适性的影响。利用考虑车体柔性的车-桥系统动力模型,研究了高速列车通过简支梁和两跨连续梁时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特性,揭示了桥梁主共振和次共振现象,分析了桥梁阻尼对桥梁振动、车辆振动、车辆运行舒适性的抑制作用,最后探讨了桥梁共振对车辆运行舒适性的影响。   (4)研究谐波激励对柔性列车运行舒适性的影响。研究了谐波不平顺激励下柔性车体共振机理,给出了车体振动的消去条件、车体的弹性共振条件;将谐波不平顺作为车桥系统激励源,利用考虑车体柔性的车-桥系统动力模型,研究了谐波不平顺激扰下车桥系统振动特性,探讨了桥梁共振、车体弹性共振等因素对车辆运行舒适性的影响。   (5)研究随机激励对柔性列车运行舒适性的影响。将随机不平顺作为车桥系统激励源,利用考虑车体柔性的车.桥系统动力模型,研究了随机不平顺激扰下车桥系统振动特性,分析了随机不平顺激扰对车体弹性振动的影响,探讨了桥梁共振、车体弹性共振、车体刚度(一阶弹性自振频率)等因素对车辆运行舒适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火车的运行速度逐渐得到提高,火车运行的安全性也随之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对火车轮对缺陷的检测并准确判断其位置,一直是铁道运输部门非常重视
近年来,经济发展不断提升的同时,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因投资风险导致提前清算的情况也屡屡出现,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也在不断发展和扩大,因此对于
双芯光纤是同一个光纤包层内包含两个相互平行的纤芯,即可以作为光传输的媒介,又可以用来制作光纤器件。当双芯光纤受到如应力、温度、扭转等因素的影响时,其内部传输光的特
获取列车精确位置是实施列车运行控制、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缩短运行时间、提升运输效率的前提与保障。近年来,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位推算(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
据统计,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90%以上与驾驶人相关,因此,研究驾驶人行为,明确驾驶行为影响因素和机理,已经成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关键。汽车驾驶模拟器作为驾
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时期,能够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农业合作社成为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一种新型形式.各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各向异性的多相复合材料,其颗粒间的不连续性使得沥青混合料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机理的宏观研究较为困难。离散元法在微观尺度处理多相混合材料及非连续介质材料
拉曼光谱技术可以检测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组成信息,作为一项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对样品无损害的特点,在生物信息、化学、环境等各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工具,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之中,并深受人们青睐.在小学体育课堂管理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发挥“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