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大学教学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因素探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uchao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观察访问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对目前大学教学中的考试作弊等越轨行为进行了描述,并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其产生的途径、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围绕对待考试成绩这个核心问题,大学生和大学教师都存在着一种矛盾的态度:公开的敬畏和遵从成绩的价值,而在私下里否认考试成绩有真正的价值。这种矛盾态度是导致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考试作弊”、“突击式学习”、“抄袭式作业”以及教师中“人情分”、“草率备课讲课”、“考试超正常地划范围给重点”等应付考试行为的直接个人原因,构成对大学教学质量的严重干扰。本文将这些只重视表面形式不讲求内在质量的行为,定义为隐型越轨行为,并认为这是目前大学教学中越轨行为的主要形式。通过对其产生过程的分析,本文认为这些隐型越轨行为具有群体性越轨的特征。本文指出,有两种具体的社会因素造成这种隐型越轨比率呈上升趋势,即,“考试作弊不可耻的亚文化”与“目前大学管理导向偏差和结构缺位”等社会因素,是导致个人目标定位冲突与手段选择矛盾的背后的根本性原因。根据这种对社会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建立教师课后答疑制度和真正发挥教研室作用等从根本上控制隐型越轨行为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中国历史上的宋金南北对峙之际,由于金廷宗教政策的相对宽松、民众生活的宗教需求、北宋崇道风气的延续等原因,在金王朝统治的淮河以北地区相继产生了太一教、大道教和全真教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我国及时采取了研究生扩招的高等教育政策,这是我国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顺应历史发展、世界潮流的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