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铁基类普鲁士蓝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等优点,在金属离子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锰铁类普鲁士蓝(MnHCF)理论比容量和反应电势高,是水系锌离子电池(ARZIBs)正极材料的理想备选。本文围绕MnHCF在ARZIBs中的应用展开,主要工作如下:一、研究了氮端兼具Mn、Zn的类普鲁士蓝材料在ARZIBs中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RD、XPS、ICP-AES等表征了材料组成与结构。电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基类普鲁士蓝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等优点,在金属离子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锰铁类普鲁士蓝(MnHCF)理论比容量和反应电势高,是水系锌离子电池(ARZIBs)正极材料的理想备选。本文围绕MnHCF在ARZIBs中的应用展开,主要工作如下:一、研究了氮端兼具Mn、Zn的类普鲁士蓝材料在ARZIBs中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RD、XPS、ICP-AES等表征了材料组成与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氮端Mn和Zn的共存大幅提升了材料循环性能,其中Mn比例为7%时表现最佳,500次循环后保留了初始容量的94%。通过对电极不同充放电状态下的XRD研究发现,Mn离子引入抑制了材料在电化学过程中的立方-菱形相变发生,使离子嵌脱过程以固溶体机理为主导;UV-Vis和SEM结果显示,Mn离子的引入还降低了材料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Zn离子嵌/脱过程的结构稳定性。二、研究了初始晶体结构和间隙离子对MnHCFs在ARZIBs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PS表明样品中Fe均为+2价,Mn的价态以Mn2+为主,存在部分Mn3+。间隙离子对氰根化学环境有较大影响,而晶体结构影响较小。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初始间隙离子为K时材料比容量最高,在50 m A·g-1条件下可达123m Ah·g-1,倍率性能表现较好,在250 m A·g-1条件下可达110.1 m Ah·g-1。发现MnHCF在水溶液中较高的溶解度,锌嵌/脱过程中有部分锰离子溶解,循环性能有待改进。UV-Vis结果显示,间隙离子为K时材料溶解度最低。三、通过掺杂方法在MnHCF中分别引入了无活性的Cu、Ni和有活性的Fe、Co,研究氮端金属组成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PS证明了Cu、Ni、Fe、Co成功的被引入,XRD结果显示,氮端金属对其结晶度和晶体结构有直接影响,使初始单斜结构转变为立方结构,FT-IR和Raman光谱显示氮端金属组成对氰根电子结构也有一定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的引入对KMHCF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有明显改善效果,在50、100、150、250和500 m A·g-1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64.4、156.6、144.2、133.1和115.4 m Ah·g-1。在循环稳定性方面,Ni-KMHCF也优于其它三种材料。
其他文献
二维硫化铁(FeSx)纳米片因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超薄的厚度尺寸、表面含有大量的活性位点等特点,在钠离子存储和电催化析氢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二维FeSx纳米片的储钠和电催化析氢性能易受材料的形貌、结晶度、组分、表面修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二维FeSx纳米片的组分、形貌、结晶度的调控优化其在新能源器件中的应用性能成为当下的研究重点。本文设计和制备了碳包覆的六方相FeS纳米片和非晶Fe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电源系统是一个巨大的动态无功与谐波源,为了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并实现与高压电网的电磁兼容,有必要设计动态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装置。本文提出了采用无源滤波与有源滤波相结合,固定补偿与动态补偿相结合,无源滤波兼作固定补偿的方案对电源系统实施补偿与滤波,并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效果。在10KV侧采用分组投切的滤波器[1],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及混合滤波技术,使电网的电压降落及
近年来,生物质高值化利用已然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在众多的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技术中,通过催化热解的途径对生物质热解产物进行品质升级,其经济可行性仍面临着目标产物产率低、品质差等问题的困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催化剂失活速率过快,催化效率难以稳定,进而给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生物质催化热解反应路径和机理。本文将通过研究生物质模型化合物的催化热解反应途径及其对
数字源表是为半导体、计算机、汽车医疗行业等常规特性测试和生产测试应用而设计,常用于中低电平测试和实验室研发使用。其内置源-测功能能够提供精密电压、电流源的同时,又能够作为电压、电流、电阻表使用,极大地缩短测试、开发所需时间,同时降低购买成本。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设计基于ARM(Advanced RISC Machine,英国Acorn公司研制的首款RISC微处理器)的小尺寸、高精度、高集成度的
本论文使用不同的方法合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过渡金属硫化物以及复合物。我们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场发射透射电镜来表征方法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为探究材料电化学性能,将其制备成电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测试、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本论文实验内容可分为以下三部分。1)选择硝酸盐与均苯三甲酸用DMF做溶剂得到
商业中常用的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由于理论比容量仅有372 m A h g-1,难以满足目前市场上对于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锡基、硅基材料因其理论比容量高、储量大以及成本较低等优点,有希望成为下一代商业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锡基和硅基负极材料在嵌锂过程中与锂离子发生合金化反应,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导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导电添加剂难以保持稳定的电接触,使得电池的循环寿命难以满足实际生活中的
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带隙可调、吸光系数高、载流子扩散长度长等优异特性,成为光电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材料之一。目前,以钙钛矿材料作为光吸收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效率已经高达25.5%。作为PSCs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ETLs)是决定器件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硫化镉
基于菲涅尔的聚光光伏技术是实现太阳能高效且低成本收集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二次聚光器常被用于提高聚光光伏系统的光线接收角、辐照度分布均匀性和聚光比,进而改善聚光光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但是,二次聚光器的引入也会增加一些光学表面,由于镜面材料吸收或菲涅耳反射会导致相当大的光能损失。这个问题降低了聚光光伏系统的效率,进而增加了发电成本。因此,消除或最小化镜面材料吸收损耗和菲涅耳反射损耗,进而提高聚光
Ti3SiC2作为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MAX相三元层状化合物之一,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越性能,具有良好的耐辐照性能,有望被应用于下一代核反应堆设施中。同时,Ti3SiC2也与其他陶瓷材料一样具有高温应用性能,在高温环境下具备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因此在高温润滑材料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电子辐照方式研究了无压烧结方式制备的Ti3SiC2材料经过辐照后形貌和结构的变化,并对电子辐照机制进行了分析
锂硫电池因具有高比能量密度、高理论比容量、安全无毒和硫储量丰富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硫与高导电性材料结合的策略成为提高锂硫电池性能的重要方法。炭气凝胶(CA)因其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导电性优势已成为硫电极的关键支撑材料。本论文通过简便的方法制备具有特定结构的原位氮掺杂炭气凝胶,并与硫构成复合电极,有效地抑制“穿梭效应”,明显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工作通过间苯二胺与甲醛反应,采用简便的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