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报评论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d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闻评论为时代而著、而评、而歌,这是新闻评论应具有的使命,也是我国新闻媒体长此以来注重发挥的一个优势。 我国报纸历来具有政论传统:从1874年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王韬开创的《循环日报》这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到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中维新派、革命派的斗争推动政论的发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迫中断;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又推动了政论的发展;二十年代国共合作办的《政治周报》等报纸、三十年代《大公报》的“小骂帮大忙”到建国后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社论都是政论传统的继续。 新中国成立后,评论继续成为中国共产党党报中的一大特色。虽然,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确立和发展,曾一度经历了一段曲折和漫长的道路,新闻评论也一度进入了误区。但自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新闻事业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同时,对于市场的冲击和发展,新闻事业也不甘落后,表现出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中国共产党党报评论工作更是为自己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可喜之路。本文将重点,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委机关报的评论在观念意识、功能、形式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新变,重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其他文献
不同于资深品牌累积数十年的时间与资金辛苦经营,在这个借助网络,极速经营的数字商业时代,从默默无名到全球知名的时间越来越短。快速与创新成为21世纪营销的新名词,iPod创造了消
“民生新闻”,这是近年来电视新闻界越来越多地使用的一个全新的、响亮的名词。在电视采编领域,它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并在形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种电视新闻的全新实践。它所产生的
以往有关电视谈话节目的学术文章和专业论著,完全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本文的最大特色在于,紧密联系业界实际,从电视节目的本体出发来发现问题、阐明观点,极力避免学界坐而论道
迄今为止,人们对夏新的认识倾向于两种极端。一些人把它描述为创新的颠覆者,一些人则认定它是产业的投机者。因此,完整认识夏新品牌的发展历程就成为进行研究和总结夏新经验教训
本文对视频网站传播模式及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我国视频网站自诞生起就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挑战与难题。作为新媒体的产物,视频网站一直处于更新换代之中,面对困境各运营商积极应
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的公共领域的作用一直处于不完备状态,老百姓在使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方面还有某些客观障碍或主观顾虑,一亿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则基本上排除了这类障碍
建国后,我国的党委机关报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格局。其中,地市党报是报纸数量最多的一级,是党报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