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我国形成了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乡空间矛盾愈加激化。同时,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挑战,城市化有利于带动内需,从而成为应对危机的有效途径。在内部矛盾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国家提出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城乡空间统筹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它受到官员和城乡规划学者的重视,在全国诸多地区试点。但是城乡空间统筹并未实现其初衷,而是沦为城市对乡村空间资源的新一轮掠夺,城乡空间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有必要对城乡空间矛盾的本质进行重新认知,这也是实现城乡空间统筹的前提。 空间生产理论源于西方,它结合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解释了空间生产的本质和动力。根据这一理论,本文探讨了我国空间生产的语境,认为目前中国的空间生产是以地方政府主导的。进而,作者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将影响空间生产的因素概括为主观因素(地方政府的主观行为和动机)和客观因素(地方政府所处的制度环境,如财政、土地、行政、考核等制度)。根据此分析框架,本文对中国大城市近郊区现有的空间矛盾和问题进行归纳、分类、解析,总结其形成的原因。进而,作者以呼和浩特市为案例,对近郊区的城乡空间发展矛盾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根据前几部分的研究成果,本论文对我国当前城乡空间统筹发展的“变奏”进行了解释,认为在此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政府、企业、市民和农民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进而提出了大城市近郊区城乡空间发展的新进展。 第一章对空间生产理论、城乡空间、城乡统筹等理论和实践进行综述,建立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结合西方空间生产理论,探讨了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语境。第三章,根据前两章的理论基础,对目前中国大城市近郊区城乡空间的主要矛盾进行解析,并对矛盾的前提、核心和动力进行总结。第五章对呼和浩特近郊区的城乡空间矛盾进行案例研究。第五章,根据前文对城乡空间发展矛盾的理论认知,解释了当前城乡空间统筹发展被扭曲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第六章概括了全文的研究结论,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