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转型下中国城市集聚经济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be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表明,高效包容的城市化对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至关重要。过去四十年,中国的城市化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出现了城乡二元分割和城市内部二元分割并存的“双重二元分割”现象。城市政府使用户籍政策限制人口流入城市,尤其是针对低技能群体,同时,在城市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间实施歧视政策。这些限制性和歧视性政策造成人口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加剧城乡不平等,也造成城市内部不同群体间的社会隔离。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带来的巨大收益——城市集聚经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那么,为何中国会出现抑制城市规模发展的政策呢?传统观点认为,外来人口对本地居民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负面冲击是主要原因。该观点着眼于城市规模扩张产生的推力,却忽略了拉力视角:为什么城市集聚没有产生足够的经济收益使得城市政府和户籍居民接受外来人口?主流的城市集聚理论建立在对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发达国家城市研究的基础上,而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过去40年一直处于转型过程中。城市集聚经济并非产生于真空之中,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无形的环境,如城市的激励和组织等因素,会影响人们的交流和互动行为,进而影响给定集聚模式产生的外部经济强度。理解市场化转型对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能够加深对城市集聚经济形成条件的认识,有利于从宏大的转型背景去认识限制性和歧视性政策的出台和维系,有助于削弱或取消户籍政策后缓解矛盾和压力政策的制定。本文旨在探索中国市场化转型对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及可能的影响途径。结合模型推演和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从总体效应看,城市市场化水平对其集聚经济强度产生了正面影响,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城市,集聚经济越强。第二,市场力量的壮大会迫使城市政府提高基础设施质量,从而提高城市集聚经济。第三,城市市场化水平的改善同时提高了本地居民的集聚经济和外来移民对本地居民的外部经济,后者意味着市场化能够弱化户籍歧视政策引起的城市内部二元分割。第四,由于低发展水平下城市集聚引发创新资源流失效应,市场化转型引起的城市集聚经济增强抑制了技术创新,低发展阶段下二者存在权衡关系。针对城市化过程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决策者应该从转型动态的视角看待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病”,而不应该简单地把外来人口流入和城市规模扩张看成洪水猛兽。第二,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而非限制性和歧视性政策,来缓解人口流入可能带来的矛盾冲突,前者通过增强城市集聚经济产生长期利益,后者短期有效却长期危害巨大。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理论视角上,不同于产业多样化、专业化和产业结构等既有视角,本文探讨城市集聚经济的制度基础,能够深化对城市集聚经济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的认识;在研究方法和数据上,使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等前沿的计量方法和手工搜集城市专利数据。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市场化转型影响城市集聚经济的机制和路径有待于继续深化;有关移民和技术创新的数据有待完善和提高质量。
其他文献
学位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是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现有研究发现孔隙—蜂窝状孔洞岩溶型储层是川中地区早寒武世龙王庙组主力产层。然而,四川盆地及周缘早寒武世龙王庙组经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和多期流体改造,其岩溶类型、分布、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及保存特征等方面均缺乏系统性认识,严重制约了四川盆地及周缘早寒武世龙王庙组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本文以碳酸盐岩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岩溶地质学、地球化学等为理论指导,以野外实测
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在我国广泛分布,以资源丰富的花岗岩风化残积土为原料,具有取料方便,成本低廉,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效益。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有基础设施建设在风化花岗岩山区,其推广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工程建设中的资源调配问题。然而,针对我国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的分类及其工程性质的研究鲜有报道,对决定残积土宏观力学性质的细观颗粒层面物理力学行为的研究更寥寥无几。目前,针对花岗岩风化残积
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虫,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蜂产品。蜜蜂卓越的学习记忆能力,是神经生物学家研究社会行为和学习记忆导航等领域的理想模式生物。然而,自2006年美国等地发生了蜂群崩溃失调病(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简称CCD)以来,世界上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发生了CCD,但引发CCD的病因仍不清楚,杀虫剂被认为是威胁蜜蜂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人
以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生境中沉水植物表面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表面附着藻类组成与环境水体有明显区别。不同沉水植物叶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早—中期(950~810 Ma)地层构造复杂,出露一系列浅变质沉积—火山岩系、花岗岩侵入体以及两条重要的蛇绿岩带,对认识整个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以及华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致力于查清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早—中期的地层对比关系及构造演化格局,以同位素年代学研宄为框架,综合运用构造地层学、沉积地层学、沉积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深入研究了江南造山带
学位
学位
研究背景:肺癌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主要的病理学类型,主要包括肺腺癌、肺鳞癌和大细胞癌三大类,其中肺腺癌占所有肺癌的40%左右。肺腺癌发病年龄较小,肿瘤生长较快,富含血管,极易发生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五年生存率仅为10-15%。肺腺癌的快速增殖和转移是各种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
制度优势不等于治理效能,人民法院所推进的"互联网+"庭审公开,始终面临着如何更好转化为司法治理效能的问题。因此,梳理近年来人民法院在推动"互联网+"庭审公开的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规范、不友好、不安全等问题,纠正"互联网+"庭审公开实践者的思维偏差,采取提升"互联网+"庭审公开的规范性、实现"互联网+"庭审公开的友好性、强化"互联网+"庭审公开的安全性等合理化的具体措施,就成为人民法院推进信息化4.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