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样”不仅体现了唐代晚期纹样形式语言的特征,还展现了经济文化发展背后唐朝人民对纹样审美的心理变化规律。目前,唐代“新样”元素繁多、寓意深广,但由于其传播形式单一,已逐渐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为此,本文以纹样再造为切入点,运用审美心理学的原理,对唐代“新样”的审美时尚进行研究,旨在使其再造纹样的感性设计定位与理性设计判断相吻合,继而探寻唐代“新样”中的莲花纹在当代服饰纹样中延续时代精神的良方。首先,本文将国内外文献中对“新样”及其时尚传承方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归纳史料记载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新样”的名称来源、出土代表作、历史发展、构图程式、纹样载体和风格演变等进行了分析。对审美时尚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研究了其发展规律,为后文研究“新样”的审美时尚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从地域因素、社会因素和宗教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样”流行于唐代晚期并成为一种时尚的原因。表明“新样”之所以能传承千年而依旧是一种时尚,在于它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在于它在经济文化交流中呈现出唐代审美时尚的多样性,在于它在儒、道、佛等宗教思想影响下所呈现出唐代审美时尚的包容性。并基于此,深度挖掘“佛系”服装的古今寓意和审美之别,寻求“新样”中莲花纹元素的再造方式及其与当代审美时尚接轨之良方,最终得出在当代纹样再造过程中需要尊重传统纹样寓意的结论。最后,本文对唐代“新样”审美时尚的价值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当代产品对蜀锦纹样寓意传承的三种方法,提出了两种“新样”寓意传承的方法,并将“新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借助数字化变形的手法,秉持其传统的审美意义,应用于当代服饰纹样设计之中。力求在审美观照的过程中使“新样”由文化符号转变为审美符号,最终使再造纹样在寓意的基础上得到由“形”到“神”的深化传承。本文总结了“新样”审美时尚的成因和价值,构建了基于唐代审美时尚的“新样”锦再应用方案,为当代再造纹样的寓意传承方法提供了一种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