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特指一类直径大于10mm的平坦型病变,其延肠壁横向生长而非垂直性生长,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且容易发生粘膜下浸润。LST在结肠镜检查时容易漏诊,且镜下微创治疗技术要求高,易导致不完全切除和局部复发,因此LST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很重要。本文研究探讨LST的镜下特点和治疗,为提高LST检出率和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陆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0年3月-2016年5月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的LST,分析其大体形态、表面隐窝开口、NBI下特征与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和内镜随访结果。结果:1.共发现LST型息肉615处(551例患者),占同期检出息肉的2.17%,病灶平均直径22.2±14.7mm。其中大小在10-20mm的LST占比最高(66.5%),多见于近端结肠(55.4%),大体形态分型以平坦隆起型(LST-NGF)最多见(占22.76%)。LST中黏膜下癌为3.25%(20/615)。4种亚分类中LST-NGPD发生黏膜下癌比率最高:14.29%(12/84)。直肠的LST相比于结肠的LST直径更大(31.49±23.09 vs 20.82±9.86,p<0.05),且发生早癌的概率更高(36.43%vs 14.95%,p<0.001)。2.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腺管开口以IIIL型(30.56%)、IV型(32.94%)最多见。预示癌的V型pit pattern在LST-GM与LST-NGPD中占相对较多的比例,分别为29.11%、41.93%。所有的黏膜下癌均表现为V型pit pattern,其中VN型pit pattern预测黏膜下癌的准确率为58.33%。有4.19%的NICE2型病灶和55.56%的NICE3型病灶为黏膜下癌。3.在615例LST病灶中,343例(55.77%)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MR)或者precutting-EMR,29例(4.72%)行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治疗;228例(37.07%)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包括外科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15例.完整切除率(CR)94.80%。其中经ESD治疗发生术中出血共56例(24.57%),延迟性出血1例(4.39%),穿孔12例(5.26%)。经内镜下治疗(EMR、precutting-EMR与ESD)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的占4.90%(28/571)。治疗后可随访到患者330例,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5个月。共有10例复发,其中内镜下分片EPMR复发率较高为13.79%(4/29),EMR复发率为1.32%(2/152),相比近3年经ESD治疗的LST均无复发。结论:侧向发育型肿瘤以近端结肠为主,4种亚分类中LST-NGPD发生黏膜下癌比率最高。直肠的LST相比于结肠的LST直径更大,且发生早癌的概率更高。V型腺管和NICE3型病灶提示黏膜下癌可能性大。对于直径较大LST,分片切除病灶复发率大,完整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为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