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A. S. Reber在《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一文中首次提出“内隐学习”一词后,内隐学习理论不断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把这个理论应用到教学领域,并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期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该理论在我国经历了引进推荐和理论探讨的阶段后也进入到了实践环节。一方面,虽然人们对待它的态度非常积极,但是如何使该理论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仍然值得进一步的探究。另一方面,我国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在经历了“该不该教”的阶段后已经进入了“怎样教”的阶段。针对我国大学英语语法“多、难、繁”的特点、传统的显性教学方法以及不尽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了把内隐学习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来,并就这一理论探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二语习得中的内隐学习理论为视角,分析目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针对其中强调知识讲解而忽视应用技能训练的问题,提出了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结合外显教学,融入内隐教学,双管齐下,适时调整的假设,并通过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级120余名学生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来验证这个假设,以期找到提升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一条捷径。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如何依据内隐学习理论找出有效地整合外显教学和内隐教学的方法并验证其具体教学效果。1)如何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实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成效如何?3)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的产生?论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回顾内隐学习理论以及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内隐和外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其在语法教学中的有效性,以期改进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证研究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级的两个非英语专业班级的120名学生中进行,为期一个学期,采用以实验为主,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实验在对比组中进行,实验组采用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控制组采用传统的外显教学方式,数据收集为两组的实验前测和后测成绩,及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实验取得了如下结果:1)针对大学英语语法的特征、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内隐学习的特点,可以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设备,导入集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于一体的具有模拟真实语境的教学资源和搭建大学英语校园自主学习平台来把传统的外显教学与内隐教学结合在一起。2)实验组对大学英语语法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明显优于控制组,且语法技能也高于控制组;3)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内隐教学法和外显教学法各自的不足,并且很好地发挥了各自的优点,所以这种教学法可以优化语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这些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语法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语法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语法学习的兴趣,注重语法知识从引入到内化到应用的过程。与此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表明了在非母语环境下语法知识的增长、显性语法知识向隐性语法技能的内化和语法技能的提高是个长期的动态化过程,内隐机制和外显机制必须有机地结合在英语语法教学和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