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A1、GSTO2、和NQO1基因多态性和肌萎缩侧索硬化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anhui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为成年起病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率为1-2/10万。其特点是选择性的大脑和脊髓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缺失。大约90%的病例为散发型ALS(sporadic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SALS),5-10%的病例为家族型ALS ( 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FALS)。FALS和SALS在临床特点和病理表现方面并无明显区别,这说明它们在运动神经元变性方面有共同的机制。引起ALS的病因和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只在15-20%的FALS中发现有编码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 superoxide dismutase, Cu /ZnSOD1)基因的突变。有证据表明,在FALS和SALS中氧化应激会导致运动神经元损伤;且在SALS病人中枢神经组织中发现氧化应激的的标志物含量增加,这表明氧化应激在ALS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寻找潜在的和ALS相关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基因变异就很有必要。近来文献报道,Nrf2/ARE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在多种组织中诱导一系列内源性的细胞保护基因上调,其中包括抗氧化酶、抗氧化蛋白、抗炎和解毒的蛋白。这些抗氧化酶在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增加,可对抗氧化应激。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是其中的两种Nrf2/ARE通路下游经典的抗氧化酶。GSTs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七种(Alpha、Mu、Omega、Pi、Sigma、Theta和Zeta)。GSTA1和GSTO2分别是最近定义的GSTs一个亚型。最近研究表明,GSTA1基因启动子临近区域存在C69T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的变化会引起GSTA1的表达下降。在人类,GSTO2存在编码区N142D多态性,这会使GSTO2活力下降。NQO1基因多态性最常见的是其第6外显子609碱基对C→T的点突变,此位点多态性导致其编码蛋白质脯氨酸/丝氨酸的改变,这一突变会使该酶活性减弱。本研究旨在探讨GSTA1、GSTO2和NQO1基因多态性与AL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从分子水平为ALS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43例SALS和210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5ml,参照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对GSTA1、GSTO2和NQO1 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版软件包(SPSS Company, Chicago,Illinois,USA)进行处理。正常对照组与ALS组基因型频率分布行χ2检验做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ALS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差异采用t检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采用χ2检验,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表示相对风险度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P<0.05作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标准。结果:1.健康对照组GSTA1、GSTO2、NQO1各基因型实际数与预期数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 =0.74,P =0.42,P=0.10),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说明健康对照组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SALS组GSTA1、GSTO2、NQO1位点各基因型实际数与预期数比较,也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也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78,P=0.10,P=0.82),说明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2. GSTA1基因的三种基因型频率(CC、CT、TT)在ALS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分布分别是:79.72%、18.88%、1.40%和76.19%、21.90%、1.91%,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44)。GSTA1C69T多态的C和T等位基因在ALS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分别为89.16%、10.84%和87.14%、12.86%,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42)。与CC基因型比较, CT基因型并不增加患ALS的风险(OR=0.82,95%CI=0.48~1.40),TT基因型也不增加患病风险(OR=0.70,95%CI=0.13~3.90),CT+TT基因型的结果与此一致(OR=0.81,95%CI=0.49~1.37)。3. GSTO2基因的三种基因型频率(NN、ND、DD)在ALS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分布分别是:47.55%、46.85%、5.60%和66.67%、30.95%、2.38%,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01),ALS组中ND基因型和DD基因型频率(52.45%)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GSTO2N142D多态的N和D等位基因在ALS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分别为70.97%、29.03%和82.14%、17.8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00) ;ALS组中,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9.03%比17.86%)。与NN基因型比较,ND+DD基因型亦增加患病风险(OR=2.21,95%CI=1.43~3.41),分别计算ND基因型和DD基因型后发现,携带ND基因型可以增加ALS的患病风险(OR=2.12,95%CI=1.36~3.32),而携带DD基因型则更容易增加ALS的患病风险(OR=3.30, 95%CI= 1.04~10.45)。4. NQO1基因的三种基因型频率(CC、CT、TT)在ALS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分布分别是:27.97%、48.95%、23.08%和22.86%、55.71%、21.43%,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42)。NQO1C609T多态的C和T等位基因在ALS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分别为52.45%、47.55%和50.71%、49.29%,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65)。与CC基因型比较,CT基因型、TT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均不增加患ALS的风险,分别为OR=0.72, 95%CI=0.43~1.20;OR=0.88,95%CI=0.48~1.63;OR=0.76,95%CI=0.47~1.24。5. GSTA1、GSTO2和NQO1各基因型在SALS各分层亚组之间分布的比较GSTA1基因,以疾病首发部位分层,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在球部起病和脊髓起病之间比较分布无区别(P =0.78);以病程分层,在小于等于36月组和大于36月组中,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的分布无差异(P =0.21);以首发年龄分层,在小于等于45岁组和大于45岁组中,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的分布也无差异(P =0.90);以性别分层,在男女性别之间,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的分布也无差异(P =0.73)。GSTO2基因,在以疾病首发部位、病程分层和首发年龄分层中,NN基因型、ND基因型和DD基因型在各亚组间分布无差别(分别为P =0.77、P =0.23、P =0.54);以性别分层中,NN基因型和ND+DD基因型在两亚组间分布无差别(P=0.24)。NQO1基因,在以疾病首发部位、病程分层、首发年龄分层和性别分层后,CC基因型、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在各亚组间分布无差别(分别为P =0.81、P =0.27、P =0.99、P =0.31)。结论:1.携带GSTO2N142D基因ND基因型、DD基因型、尤其是DD基因型可能增加SALS的发病危险性,因此,ND基因型和DD基因型可能为ALS的潜在危险因素。2.NQO1C609T和GSTA1C69T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和SALS的遗传易感性无关。3.GSTA1C69T基因、GSTO2N142D基因和NQO1C609T各基因型分布与ALS的首发部位、病程、首发年龄和性别之间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工作中都兼任班主任工作,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积累到丰富的教育案例,这些教育案例是一种可供开发的宝贵的课程资源。教育案例的情境性
目的: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5~35岁乳腺癌发病大幅增加,10年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0.7%。55~65岁为第二个发病高峰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注重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上表现为注重“教材”的知识结构,强调小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淡化了小学生对知识的心理需求和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效学习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二是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毋庸置疑,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绪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动机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最常用的方式,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自我成长。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展开小组讨论最为基本的条件是必须有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最有价值、最能激发学
网络教研是相对于常规教研而言的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它通过网络如教研的网站、论坛、交流工具等教研平台而进行教学研究和知识管理。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利用本校QQ群对教师评价激励,从而有效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  一、互动评课露真情,促教师吸纳  我们的流程是:教师个人备课——咨询组内教师——组长和教研员给建议——试教给点评——教师上课——教研组听课——教研组评课——上传个人教案、反思和课件——上传评课评语——
2012年,“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课题组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随机抽取49间学校的高一、高二、高三共3362名学生,进行“高中生物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状况及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高中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知识点多,记不住(62.74%),许多内容难以理解(38.59%)。  学生认为生物学知识记不住的原因是:自已没有梳理知识(61.37%),缺乏记忆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发展形象思维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艺术教育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课程地位不够凸显,课程评价不够全面,课程实施不够深入。要改变艺术课程的这“三不够”,必须深化课程建设,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拓宽课程实施的途径,以建设课内外融通、校内外一体的艺术教育“大课堂”,让学生在这个艺术“大课堂”里鉴赏艺术成果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并明确指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对一至九年级的读和写的标准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仍割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读写活动之间不存在任何过渡,教师没有在阅读教学中设计相关的写的任务来强化学生读的收获,学生从事写的活动时并不能从先前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