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城镇化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因此,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但由于提出时间较短,系统的研究成果较少,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怎样发展符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标准。基于此,本文对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从而为真正认识和科学评价新型城镇化提供理论的参考。  本文首先梳理了新型城镇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新型城镇化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其中包含了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解读,基础性思想理论的指导研究,并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了评价新型城镇化的九大标准;其次,在该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引导下,运用相关性分析进行指标筛选,研究指标标准和权重,从城乡发展的动力、质量和公平三个系统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将该指标体系运用到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的实证研究中,一方面检验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根据评价结果为各级地方政府和规划部门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文章结尾部分,阐述了本次研究的结论和创新性内容,并对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予以说明,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已逐渐普及和深入发展,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备受各界的关注。文章以旅游规划的运作过程为主线,从运作过程中的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明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广大规划界的关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热点话题。寻求适于文化遗产的旅游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老年人居住矛盾日益凸显,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刻不容缓。20世纪80年代(以下简称为“80年代”,同类文字叙述作相同简化)建设的住宅在既有住宅
战后兴起的城市更新运动,对传统城市结构和建筑遗产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以考古学为基础的“福尔马林”式保护理念,又与社会发展的大势相悖,陷入内在逻辑的另一极端。以保护为前
丹尼尔·里伯斯金是当代国际上著名的建筑师、建筑思想家、建筑教育家。这是一位肆无忌惮的建筑文化人物,他尝试将多学科进行综合,将文学、绘画、雕塑、数学、音乐、占星学以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新城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和热点。尤其在一些特大城市区新城的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私人小汽车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在住区中,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住区的生活环境质量,使住区的停车问题日益突出。解决住区内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用地功能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对城市公共空间提出更多的功能要求,既有城市公共空间的规模、利用方式、结构已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土地
屋顶是民居形式的最重要元素之一,本文对传统民居屋面坡度的地域分布进行研究,通过采样测量和数据统计得出其分布概况。分别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对以上统计结果进行考察,即
中国当代建筑师刘家琨及其作品近年来在国内外建筑界受到广泛关注,他的建筑理念--“处理现实”表明了他的建筑创作与现实之间的密切关联。本文基于对这种关联内容和程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