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是我国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开端,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灭亡和新的教育制度建立的时期。民国是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时期,具有现代意义的学前教育法规体系、学前教育的组织机构体系和学前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初步建立。对这两个时期的学前教育制度各方面进行研究,能够追溯我们现在学前教育制度的源头,找出学前教育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验,为现在发展学前教育提供历史借鉴。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和历史研究方法,从教育制度的目标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和设备系统四个方面对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制度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变迁的内容、变迁方式、变迁动因,从中总结出可供参考借鉴的历史经验。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概念进行界定,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介绍本研究所运用的相关理论,包括制度学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第三部分,清末和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内容。分别分析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体系的目标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和设备系统。第四部分,清末和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变迁。论述了清末到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体系变迁的内容、变迁的方式及变迁的动因。第五部分,结语。通过对清末和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整体状况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条历史经验:重视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法律和规则来保障学前教育的实施并促进其发展;注重学前教育的推广普及;重视对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