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弘扬法治精神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在公民法治精神培育的各对象群体中,大学生是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因此,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路径的研究,是培育我国公民法治精神和建设法治中国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理论研究基础,并结合访谈结果,对法治精神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理论阐述。将大学生法治精神分为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情感、法治意志、法治行为五大维度。法治知识维度包含法治的本质与价值、法治常识、具体的部门法治知识;法治意识维度是由规则意识、维权意识和规则创设意识组成;法治情感维度体现为法治信任感和法治认同感;法治意志维度表现在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过程中;法治行为体现在公共生活、校园生活、恋爱生活和个人生活之中。通过对大学生法治精神现状及其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大学生法治精神总体状况一般需要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类型、所在高校类型对大学生法治精神状况有显著影响;家庭背景对法学专业大学生和一本类高校大学生的法治精神水平有着显著影响。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精神水平,本文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大学生法治精神现实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培育路径:即根据不同专业类型、学校类型、家庭背景来区别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