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raser(1996,1999)这样定义话语标记语: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的词语,其作用就是点明或突出同一语篇中两个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在日常对话中,话语标记语被说话者广泛地用来展现或者强调自己的观点,目的在于减轻听话者理解上的困难。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话语已不仅仅以文本模式出现,而是与图像、音乐、空间、手势等多种模态同时出现。因此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语言模态也会与其他模态一起共同完成语篇的构建。本文以 Kress 和 Van Leeuwen(1996)的视觉语法(Visual Grammar,VG)为理论基础,对英、汉脱口秀节目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做了对比研究。脱口秀节目作为视频语篇涉及到语言、图像、音乐、文本、声音等多种模态,有助于研究多模态话语中多种模态的配合和协同作用。本文采用的视频节目是《奥普拉·温弗瑞秀》和《鲁豫有约》。将这两组节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考虑到两者之间存在以下三个共同点,即两位主持人的教育经历及主持能力的相似,节目风格和场景布置的相似。本研究在英、汉脱口秀节目中各选取6个访谈视频作为数据来源。每个视频平均时长40分钟,并对其中的对话进行了转录,对图像进行了截图,建成相应的语料库,以便从话语、手势、及图像三个方面具体展开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通过对两组节目中所收集的英、汉话语标记语的文字模态进行卡方检验,所得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通过观察发现两组电视节目中的其他模态,比如社会距离、视点等也同样存在差异。而且该研究还表明多种模态之间的互动不仅有助于语篇的衔接还有助于电视节目中话语的衔接,能更好地再现意义。本文有关英、汉话语标记语的对比研究,不仅丰富了人们对于话语标记语的理论认识,同时对于促进多模态语篇中各种模态的自然会话衔接研究也是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