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字体应用于电影海报的视觉形式研究

来源 :景德镇陶瓷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母语,也是构成视觉设计的重要语言。而书法字体作为汉字表现的文化书写形式,具有民族鲜明的书写个性、审美共性、视觉特性和传播属性。从甲骨文开始,中国汉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的演变。在这数千年左右的历史进程中,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文字载体也经历了甲骨、器铭、简牍、帛布、纸张、电子存储等介质演变。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促进了娱乐业的大力发展,电影艺术孕育而生,它的高度包容性和视觉听觉丰富性让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宣传媒体,主要功能是向观众传递影片信息和通过精美的设计吸引观众的目光。海报设计大多是由图片、图像、文字、颜色元素构成,具有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化和识别化,在这其中文字的传递信息的便捷性让它成为重要的一份子。我国现存的第一张电影海报《燕山侠隐》主画面为主人公的绘画剪影、经过设计的“燕山侠隐”标题字以及其他字体书写的电影公司、导演、主演等文字信息。可以发现随着载体的转变,汉字字体在发挥信息传递功能的同时,还承担着提升画面美感等作用。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就对构成画面的汉字字体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并逐渐积累产生大量优秀汉字字体设计作品和电影海报。本文将汉字书法字体应用于电影海报中的视觉形式做为研究对象,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海报为例。在电脑绘图技术不发达时期,电影海报大多采用摄影剧照、绘画等方式制作,并以形成固定模式的设计风格。本文从这一时期电影海报中出现的文字类别开始分析,总结汉字字体在电影海报中的设计方式。其中书法字体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在这时期的电影海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书法字体应用于电影海报中的视觉表现和文化表现两个角度分析探讨,分析总结电影海报中书法字体的视觉形式和文化内涵之美。根据理论,笔者通过设计实践,探索书法字体作为设计元素在电影海报的应用过程中,对现代电影海报所表现的文化韵味和审美引导,拓展书法字体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多元化内涵。在网络媒体发展的今天,唤醒民众对于汉字书写的重视和关注。
其他文献
一、中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历程中国标准化有着悠久历史,春秋战国时代编钟的形状、尺度及合金成分基本符合《考工记》的规定。秦代秦始皇颁布法令,统一马车战车的尺寸,做到车同轨。
1952年,艺术批评家哈罗德·罗森伯格第一次提出并使用了“行动绘画”来定义二战之后以美国纽约为中心的一场艺术思潮,在美术史论中,又常被称作“纽约画派”、“抽象表现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