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草地物候影响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地处干旱内陆带,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耦合影响下,新疆旱灾产生损失呈扩大趋势。草地生态系统极为敏感和脆弱,且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但目前关于新疆草地物候对干旱事件响应尚未开展详细调查。本文以新疆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参数提取、机器学习、模型模拟、时间序列分析、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厘清新疆近60年(1960~2019年)干湿状况与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和年际波动情况,掌握新疆气象干旱(1960~2019年)、实际蒸散发(2003~2019年)、农业干旱(2000~2019年),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监测干旱时空演变规律,阐明新疆近20年(2000~2019年)草地植被物候特征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新疆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和干旱的响应机制,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新疆近60年增温明显,气温和地温倾向率分别以高于全国平均倾向率的0.33℃/10a和0.53℃/10a上升,地温增幅大于气温,冬季和春季增温大于夏季和秋季,夜间增温大于昼间。降水量以8.45 mm/10a倾向率增加,降水量年际波动较大,多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代际尺度上降水量存在前期小幅度减少而后续持续增加现象,各季节中夏季降水量最大且增幅最高,山区降水量大于盆地和平原区。平均潜在蒸散发(ETp)为2 737.67 mm,倾向率为36.28 mm/10a,各季节中夏季ETp增幅最高,而冬季则表现为小幅度下降,盆地平原ETp高于山区。日照时数呈现新疆东部高于西部、平原高于山区分布特征,但可能受云量增多等影响全疆日照时数在减少,倾向率为-23.20h/10a;近60年新疆极端气候变化表现为5个极端低温指数均呈不同幅度下降,4个极端高温指数均呈不同幅度上升,9个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2)表征新疆气象干旱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相似,不同时间尺度(1、3、6和12个月)气象干旱表明新疆干旱期和湿润期的持续时间不同,通过月尺度、季节尺度和半年时间尺度的SPI和SPEI来看,新疆在1960年至2019年表现出高频率的干旱期与湿润期转换,而年尺度SPI和SPEI表明新疆自1987年开始逐渐由轻度干旱转变为轻度湿润。基于遥感数据驱动陆面能量平衡模型(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s for Land,SEBAL)计算新疆实际蒸散发(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ETa),并与基于气象站点计算FAO Penman-Monteith结果进行验证,拟合精度R~2为0.76,p<0.001,表明SEBAL模型在新疆区域提取ETa具有较好适用性,新疆2003年至2019年间多年地表平均ETa范围在3.60~1 483.21 mm,全区多年ETa平均523.83mm。为探讨新疆农业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基于特征空间原理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TVDI)和温度植被荧光指数(Temperature Fluorescent Drought Index,TFDI),结果显示TVDI、TFDI趋势相似,新疆农业干旱多年平均等级处于“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新疆的农业干旱空间上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由山地向绿洲再到荒漠TVDI、TFDI值逐渐增大,农业干旱程度逐渐加深,其农业干旱程度与植被类型、长势分布相对应。基于植被指数(NDVI、EVI)和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GOME-2、GOSIF)两套数据集,分别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提取两组改进帕默尔干旱指数(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sc PDSI)数据集,数据集结果发现新疆多年平均sc PDSIVI和sc PDSISIF值分别为0.52和0.66,均处于正常范围,且两组sc PDSI数据集结果均表明新疆干旱空间变化趋势相近,变化趋势表现为目前相对干旱的盆地平原区呈小幅度湿润化趋势,而目前相对湿润的山区呈干旱化趋势。(3)新疆草地多年返青期集中在第110~150 d,返青期变化趋势为-5.47 d/10a,空间上82.45%的草地返青期呈提前趋势;枯黄期集中在第270~290 d,枯黄期变化趋势为6.61 d/10a,87.63%的草地枯黄期呈推迟趋势;生长季长度集中在140~160 d之间,生长季长度变化趋势11.97 d/10a,87.24%的草地生长季长度呈增长趋势。气候变化及干旱对草地物候影响显著,其中气温升高会导致全疆草地返青期整体提前,尤以春季气温影响最为显著,而地温对草地返青期类似,即地温越高草地返青期越提前,夏季和秋季降水的增加是推迟草地枯黄期的重要因素,此外,春季日照时数的增加也会促进草地生长。而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对草地生长均会产生抑制作用,即干旱程度越高草地生长状况越差,其中以农业干旱(TVDI、TFDI)对草地物候影响最为显著。
其他文献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重要淡水养殖鱼类,生长性状是草鱼良种选育重要目标之一。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是调控草鱼生长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分析了草鱼不同肠道区域内含物和粘液的肠道菌群,比较了不同大小草鱼肠道菌群的组成与结构,探讨了短链脂肪酸对草鱼食欲的调控机制,研究了草鱼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1和GPR43的结构和功能,开发了草鱼GPR41中与生长性状相关的S
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易腐烂变质,既降低了农产品的营养价值降低,也产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因而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采用冷链物流对保障农产品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体运营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已无法满足我国庞大农产品数量对冷链物流的运营需求。据农业农村部的相关测算,我国每年损耗马铃薯约1600万吨,蔬菜约2.06亿吨,水果约3000万吨,折合损失约5920亿元,我国急需提升农产品
目的: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异常增高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高度水肿是其临床特征之一。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患者最关注及期待改善的临床症状。水肿是组织间隙体液异常积聚,钠潴留是水肿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肾病综合征钠潴留与纤溶酶介导的上皮钠离子通道异常开放密切相关。临床采用利尿剂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但易发利尿剂抵抗。由三味养血活血药(当归、白芍、川芎)和三味健脾利水药(白术、茯苓、泽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重要的栽培果树和生态树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干枣产区,其中灰枣是栽培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但其自然坐果率极低。花期喷施GA3是提高枣树坐果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但GA3诱导枣坐果的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灰枣坐果期不同发育阶段的枣花和幼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GA3诱导对枣花形态和结实率的影响研究,在明确表型差异时间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本文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文献对我国临床护理培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四个导向”培训建议:以动态职业发展路径为导向完善培训类型、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健全培训体系、以培训需求为导向重构培训模式、以成本收益为导向优化培训评估;并重点对培训模式提出“五化”策略:培训师资高质量化、培训对象高分层化、培训内容高适宜化、培训方法高效能化、培训管理高信息化,以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临床护理培训提供借鉴
中环化合物(8-12)具有独特的刚性骨架以及三维空间结构,是环状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植物百部作为我国传统中药,目前已有超过215种百部生物碱被分离报道,其中中环百部生物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尚未有针对中环百部碱的活性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百部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因此,实现对中环百部碱的集成式全合成,将对揭示百部生物碱的生源转换关系以及对百部植物活性的物质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一类带梯度项的非线性椭圆方程(系统)Dirichlet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由于梯度项的存在,这类问题通常没有变分结构,导致变分方法不再适用.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简单有效的逼近技术来处理这类问题.具体地说,首先构造相应的辅助问题,然后利用Galerkin逼近方法得到辅助问题相应解的存在性,最后借助比较定理和逼近技术,得到原问题相应解的存在性,同时对解的正则性也进行了说明.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文
梭梭是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的主要建群种,在维护该区域生态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幼苗的补充与定居能力决定着种群更新和群落稳定,而土壤水分和养分是其自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以退化梭梭种群中1~3 a生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生长期幼苗的生物量、养分吸收与分配格局特征,揭示其适应干旱贫瘠环境的养分吸收分配规律,通过盆栽试验明确水氮添加对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关系,从植物养分吸收与分配角
新疆伊犁鹅是我国唯一来源于灰雁的草食性特色地方家禽品种,其肉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且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和抗逆性强的特点,是发展地方特色养鹅业不可替代的品种资源。但作为一个地方鹅种,伊犁鹅的年产蛋数较少,并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其最高年产蛋量可达27枚,最低年产蛋量仅为1枚,平均年产蛋量为11枚,较低的繁殖效率严重制约了伊犁鹅产业的快速发展。卵巢与卵泡的发育是影响家禽产蛋性能的重要因素。鹅卵
细胞焦亡是一种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大脑里的小胶质细胞焦亡以及它的调控机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清楚。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系统地阐述小胶质细胞焦亡的各项特征,以及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对小胶质细胞焦亡发挥的重要调控机制。经研究发现,IL-10敲除的小胶质细胞在脂多糖(LPS)的刺激下展现了多种细胞焦亡特征性的指标,包括活性的半胱天冬酶-1(caspase-1)染色,碘化丙啶的膜通透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