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结构是三次产业结构中对总体经济影响最大的产业构成,其结构的合理程度必然对区域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所处阶段的重要指标。本文试图在判断胶济产业带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工业结构进行评价,并提出产业带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和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产业带及其理论基础。介绍产业带、工业结构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及主要理论。第二部分分析了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演化的区域背景。首先是胶济产业带形成、演化及本文所研究胶济产业带范围的界定;然后,通过山东省17 地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指出胶济产业带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远高于全省;最后,依据国际通行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胶济产业带工业化程度和所处阶段的进行了判断,得出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题部分,为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价和动态分析。利用所占有的大量统计资料和结构相似系数(N)、产业专业化系数(L)、产业集中度(H 指数)等指标,着重从工业部门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等方面对工业结构进行现状评价。选择山东区域工业发展作为参照系,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胶济产业带及6 地市工业增长和工业结构进行分析,从动态的角度判别其工业结构的优劣及存在问题,提出各自的发展方向。第四部分是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及建议。首先提出了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及方向,然后基于第三部分中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价和动态分析,文中措施和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一是理顺产业层次,确立发展序列,推动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优化;二是理清企业层次,确立发展原则,推动胶济产业带企业规模结构优化;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引进和创新并重,推动胶济产业带工业技术结构升级;四是理清产品层次,确立名牌战略,推动胶济产业带工业产品结构优化;五是突出地域特色,强化产业优势,符合本地实际;六是发挥山东省政府和各地级政府对工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并解决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出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