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叶的制茶工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参是常用大宗药材,以根及根茎入药,大量的地上部分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研究发现丹参叶含有一定的水溶性酚酸性成分和与根相似的药理活性,为提高丹参资源的利用效率,本试验根据茶叶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研究丹参叶制茶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L9(34),研究在杀青方式(A),加压揉捻时间(B),干燥方式(C),叶质(D)四个因素条件下,5月,8月,9月不同时期丹参叶制茶后的茶叶质量;对冲泡方法按冲泡水温(a),冲泡时间(b),冲泡次数(c),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L9(34)。以HPLC法,测定丹参叶茶水溶性酚酸成分含量,选定丹酚酸B为指标进行结果分析,结合丹参叶茶的感官评审,得出丹参叶茶的最佳制茶工艺和最佳冲泡方法。试验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丹参叶茶的最佳制茶工艺各水溶性酚酸成分中以丹酚酸B的含量最高,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变化最显著,在八月份达最大值。以丹酚酸B为指标,丹参叶茶的最佳制茶工艺为A3B2C3D1,即在8月份采摘丹参植株花序下第一轮小三叶,蒸汽杀青,加压揉捻10min,微波干燥制得的丹参茶质量最好,丹酚酸B含量高。影响制茶工艺的因素依次为:D叶质>B干燥方式>C加压揉捻时间>A杀青方式,其中叶质的影响最大。2.丹参叶茶的最佳冲泡方法以丹酚酸B为指标,最佳的冲泡条件为a3b3c1,即100℃,泡15min,泡一次;冲泡次数对丹参叶茶的丹酚酸B溶出率影响最大。丹参叶茶中丹酚酸B极易溶出,冲泡一次,冲泡5min以上溶出率可达50%以上。3.丹参叶茶感官评审结果从感官评审结果来看,最佳采摘时间为5月份,最佳制茶工艺为A2B3C2D1,即花下第一轮小三叶,微波杀青,加压揉捻15min,炒干制得的茶叶感官品质好。杀青对丹参叶茶的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p=0.015),采摘时间、叶质、揉捻时间、干燥方式对丹参叶茶感官品质的影响都不显著。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红叶现象,杀青不到位,干燥程度不够等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感官评审人为主观性大,可能影响试验结果,所以感官评审结果仅作为本试验结果的参考。本试验得出结论为:采用8月份丹参叶,蒸汽杀青,加压揉捻10min,微波干燥,茶叶最好;100℃开水,冲泡15min,泡一次为最佳饮茶方法。
其他文献
我国推出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后,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校前空间是大学校园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与校园的过渡空间。如何使大学校前空间的规划、建筑、景观具备多重文化特征,是当前校前空间设计中亟需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从
<正> 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有一家专为盲人服务的图书馆,很受欢迎。 该图书馆以及一个盲人读物录制出版机构是由捷残疾人协会创办的。目前,图书馆藏有1880部作品制成的录
本文构建了基于价值链理念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框架,介绍了基于价值链理念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控制步骤,以期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一种新思路。
随着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剧增,并以海量的形式分布在网络中,其中蕴含着若干公开军事情报,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分散性、无序性、多样性、时效性以及不确定性等因素的
唐山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形式多样的城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聪明智慧、审美情趣和理
首先在惰性气体条件下对蔗糖进行了交联稳定化处理,然后以交联后的蔗糖为硬碳前驱体,在惰性气氛及高温条件下进行了碳化处理,并探究了稳定化处理温度、时间、碳化温度对硬碳材料
随着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位置日趋重要,人们对汽车的噪声控制要求也日趋严格;排气噪声是汽车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动机排气系统是控制汽车排气噪声的主要装置。排气系
随着设备数量和型号在系统中的持续增多和计算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达到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以及能及时修复设备出现的故障,设备的运行状况要实时地被维护人员所掌握,这就逐渐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