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活生物量检测及压力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q503302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蓝色犁头霉为模式菌,建立了丝状真菌活细胞生物量检测方法;研究了温和压力对蓝色犁头霉和面包酵母细胞活力、细胞膜通透性,显微形态及胞内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1.丝状真菌活细胞生物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以蓝色犁头霉为模式菌建立的DHA法如下:称取湿重为0.1g的菌体,置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3ml 0.5% TTC-PBS(pH8.0)染色液,45℃恒温水浴染色60min,迅速加入0.5ml甲醛终止酶促反应。离心收集菌体,弃去上清液。菌体经无菌水洗涤后,转移至比色管中。加入80%丙酮溶液25ml,室温下萃取红色TF 2h,萃取液置485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表征样品中活细胞生物量,并计算菌体脱氢酶比活力。验证试验结果表明,OD485与活细胞湿重线性相关,应用该方法测得DHA酶活可准确评价真菌菌丝活力。 2.温和压力对蓝色犁头霉生物活性及氢化可的松转化活力的影响 以高纯空气为介质,温和压力处理蓝色犁头霉细胞悬浮液,其菌丝球保持较高的相对活力(>80%),胞内DHA酶活维持较高水平。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强;ESEM显微观察表明,压力作用下菌丝球形态发生改变。经分阶段加压生物转化试验证实,通过选择合适的加压方式,温和压力可以显著增强蓝色犁头霉转化活力,氢化可的松产量最高可较常压对照提高22.4%。 3.温和压力对面包酵母活力及代谢的影响 以空气为介质,在0.5MPa压力下加压培养面包酵母CICC1447和CICC1339,两株酵母菌的生长曲线表明,压力抑制细胞生物量合成;ESEM图片表明,压力处理可以显著改变细胞形态;以CO2,N2为介质压力处理上述菌株,随着压力的增加、保压时间的延长酵母细胞悬浮液的电导率、A280、A260的变化均明显高于常压对照组,说明温和压力可有效提高酵母细胞的通透性;同时PI染色证实,此时酵母细胞膜的完整性并没有破坏。以空气为介质,0.5MPa加压培养面包酵母CICC1339、CICC1447,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刺激下酵母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提高,其中CICC1447胞内GSH含量较常压对照提高了42.6%;CICC1339提高了58.7%。说明压力作为胁迫因子可以影响酵母细胞正常代谢。
其他文献
STEM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跨学科整合性,立足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缺乏整合性。本研究在梳理STEM教育内涵、本研究理论基础、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价值取向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实施行动研究,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研究者同时为实施者,在所在的D园M班,以M班幼儿为研
羽藻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有分布的,并且拥有独特生物学特点的海洋绿藻。从羽藻中挤出的原生质体可以在海水中团聚并重新长出新的藻株。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壁会从这些原生质体表面重新形成。我们通过扫描电镜及荧光显微镜对藓羽藻原生质的团聚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细胞骨架参与调控了整个团聚过程,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我们也探索了藓羽藻细胞壁蛋白的提取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证明我们提取出的细胞壁蛋白完
本论文利用毕赤酵母高拷贝质粒和大肠-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质粒,将外源基因蚓激酶F238分别克隆至毕赤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中进行表达,并对工程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蚓激酶F238成熟肽基因,分别将其克隆至毕赤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pPIC3.5K和pPBE2R中,构建了两个表达载体:pPIC3.5K-F238、pPBE2R-F238。毕赤酵母GS115表达蚓激
Plectasin是2005年Mygind等从生长在北欧松树林的腐生子囊菌(the saprophytic ascomycete Pseudoplectania nigrella)中分离出来的首例真菌防御素类抗菌肽。Plectasin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尤其是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还包括一些对常规抗生素有抗性的菌株。Plectasin在体外的杀菌速度相当快,与万古霉素和青霉素
γ-癸内酯广泛用于各类日化香精,有良好定香作用。目前,利用微生物法生产γ-癸内酯的微生物主要为酵母菌。酵母菌一般选用解脂酵母(Yarrowia sp.)、假丝酵母(Candida sp.)、毕赤酵母(Pichia sp.)、锁掷胞酵母(Sporidiobolus sp.)等菌株。其中解脂酵母生成γ-癸内酯的能力尤为显著。γ-癸内酯的产生过程是以蓖麻油中的主要组分蓖麻油酸为底物,先经过β-氧化使碳链
本研究根据超抗原和细胞因子的各自特性,构建成新型融合蛋白质即细胞生长因子-超抗原融合蛋白质,并研究了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以及真核表达。(1)根据Genebank报道的VEGF (NM-003376)、SEA(A28664)基因序列,对密码子进行优化,由TaKaRa公司合成含BamHⅠ、Hind酶切位点的VEGF-pMD18-T simple和含XhoⅠ、HindⅢ酶切位点的SEA
近年来,人们已经成功建立起酵母细胞的凋亡调节机制。尽管紫外线UV-B已经被广泛运用为研究人类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凋亡的“刺激物”,但是运用于酵母细胞的研究甚少。为了研究酵母细胞在紫外线UV-B压力下的应对机制,将活化后的酵母细胞暴露在24 J/cm2、312 nm紫外灯下伤害培养大约96h,进行观察研究。本文首先通过观察紫外线对酵母细胞的致死率、酵母细胞形态,核酸含量和总蛋白等方面的影响,确证了其对酵
天然植物的提取过程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应当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提取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此,本文提出了“动态浸取”的概念,是天然植物的一种提取方式。普通的天然植物动态浸取与静态浸取不同,在搅拌的作用下,溶剂与物料之间具有较强流动性,从而提高了传质速率。在本文实验中,以香椿叶、葛根为原料,以黄酮类化合物为质量指标,比较了动态浸取和静态浸取对浸取速率和浸取率的影响,同时研
在照明和显示领域,人工白光技术大都依据三基色配色原理,采用多组分荧光材料转换光混合成白光的模式。采用单一组分的全色发射,即直接白光模式的荧光材料是一个创新方案,成为近年来的竞相研发的一个热点。本学位论文探索了一种在单一铝酸镧基质中,基于共存变价Eu特征发射实现白光的新模式,实现了对白光品质的有效调制。主要的工作成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了Eu3+单掺杂LaAlO3红色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质。通过考
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 SAM)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的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起着转甲基、转硫基、转氨丙基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在生物体内,S-腺苷甲硫氨酸(SAM)是由SAM合成酶催化甲硫氨酸与ATP生物合成的。本论文通过PCR技术,从酿酒酵母TCCC 31012扩增目的基因sam2,构建表达载体pACT2-sam2,以醋酸锂转化法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