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等代谢紊乱与冠心病(CHD)急性冠脉事件紧密相关。由于对于动脉粥样硬化为一慢性炎性病变的认识已获公认,因此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和CHD相关炎性外显因素的研究成为热点。新近研究发现,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对冠状动脉血管壁粥样硬化病变有广泛的影响,其表达和浓度升高促进CHD发生和发展,是一种新的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炎性标志物。目前,国内外检测血清MPO水平多采用ELISA法和选择抑制法,但均因其影响因素多、精密度差、操作繁琐而使其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受到限制。目的: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的快速定量检测血清MPO水平的新方法——颗粒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探索血清MPO与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CHD危险分层的价值;探讨CHD患者MPO与ACS,LDL-C等代谢紊乱相关参数,炎性标志物,CHD传统危险因素及生活习性的可能联系;前瞻性追踪研究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清MPO基线水平与ACS事件的相关性。方法:①用MPO抗体包被乳胶颗粒建立MPO颗粒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对该法进行方法学性能评价。②检测CHD组[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SAP患者]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疾病组(NCHD)和健康体检者]血清MPO、IL-6和hs-CRP水平。用矩阵决策法评估其对ACS的诊断效率。③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PO水平与ACS,代谢紊乱相关参数[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基甘油(TG)、同型关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炎性标志物(IL-6、hs-CRP)、其他CHD传统危险因素及生活习性[体质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的相互联系。④前瞻性追踪观察146例SAP患者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情况,比较MPO基线水平增高组与正常-低组ACS发生率差异。结果:①自研建立的测定血清MPO颗粒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该法准确度好,相对偏差≤9.95%;精密度高,批内CV≤1.92%,批间CV≤3.00%;线性范围宽,为0ng/mL~1300ng/mL;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5ng/mL;抗干扰能力强,胆红素≤513μmol/L、抗坏血酸≤0.40g/L、三酰基甘油≤11.3mmol/L对其结果无影响。与ELISA法及选择抑制法比对,相关性良好,R2分别为0.9865和0.9867。②ACS组MPO明显比SAP组、NCHD组及健康组高(P <0.001)。串联分析3种炎性标志物(MPO、IL-6和hs-CRP)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4.53%、79.82%、89.64%、57.23%和76.12%。③血清MPO浓度与LDL-C、TC、TG、Hcy、FBG、IL-6、hs-CRP、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及体质指数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MPO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z)为0.84(95%CI:0.80-0.88,P <0.001),MPO最佳cut-off值取164.77ng/mL时,其诊断AC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9.1%和82.1%。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剔除TG、Hcy、UA、FBG、INS、IL-6、SBP、DBP、性别、酗酒等混杂因素后,LDL-C、HDL-C、TC、hs-CRP、age、BMI、ACS、吸烟是与高MPO水平相关的独立变量。LDL-C最高三分位数与最低三分位数相比,发生高MPO的比值比(OR)为3.24(95%CI:1.67-6.29,P=0.001);HDL-C最高三分位数与最低三分位数相比,发生高MPO的OR为0.1(995%CI:0.11-0.34,P <0.001);TC最高三分位数与最低三分位数相比,发生高MPO的OR为2.94(95%CI:1.55-5.58,P=0.001);hs-CRP最高三分位数与最低三分位数相比,发生高MPO的OR为2.30(95%CI:1.32-3.99,P=0.003);年龄最高三分位数与最低三分位数相比,发生高MPO的OR为2.37(95%CI:1.36-4.13,P=0.002);体质指数最高三分位数与最低三分位数相比,发生高MPO的OR为2.03(95%CI:1.17-3.54,P=0.012);ACS组高MPO发生率是非ACS组的2.74倍(95%CI:1.71-4.39,P <0.001);吸烟组高MPO发生率为非吸烟组的2.62倍(95%CI:1.62-4.25,P <0.001)。其中LDL-C(III vs I tertile)和ACS(yes vsno)分别在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中的比值比最高。MPO从最低三分位数到最高三分位数,其ACS和高LDL-C患病率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分别从最低(第一)三分位数的46.4%和8.9%,增加到中间(第二)三分位数的68.0%和31.5%,到最高(第三)三分位数的88.8%和59.8%。④对146例年龄38~84岁的SAP患者随访6个月研究发现,MPO基线水平增高组ACS发生率为28.9%(11/43),明显比MPO基线水平正常-低组ACS发生率8.3%(9/103)高(χ2=10.10, P=0.001)。结论:①自研建立的测定血清MPO颗粒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该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准确性好,线性范围宽,抗干扰力强,操作简易,与ELISA法及选择抑制法相关良好,适合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②联合检测MPO、IL-6和hs-CRP可鉴别诊断CHD不同病理阶段,提高对ACS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有助于CHD的危险分层。③本研究提供了以下临床流行病学证据:增加的血清MPO水平与ACS和高LDL-C水平紧密相联;MPO与LDL-C交互影响促进C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MPO可作为诊断ACS的一个有价值的标志物。④前瞻性研究显示,血清MPO是预测CHD患者急性冠脉事件的一个有用炎性标志物,CHD患者血清MPO基线水平越高,ACS发生率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