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儿童孤独症这一概念了解逐渐深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造成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并且时刻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结合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我国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不断攀升,孤独症儿童数量已达100多万,面对如此庞大的病患群体,对其健康问题也受到了国际上的极大的关注。孤独症儿童的最佳康复期是0-6岁,其病理因素较为复杂且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但通过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与实验表明,及时合理的康复干预可以缓解症状,并可以走向社会。目前医疗、教育、艺术、设计等各个领域对儿童孤独症的康复都有相关的研究,其作用机制大都是针对儿童孤独症的人际互动发育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行为刻板三大症状表现进行的康复训练干预,但收效良莠不齐,且没有突破性进展。作为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思考如何利用环境空间设计的方法,利用空间环境特有的广泛性与包容性,融合现有的儿童孤独症康复干预手段,来更好地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干预,就显得意义深远。本文以影响儿童孤独症的康复因素中的环境因素为研究对象,针对儿童孤独症康复性空间环境设计提出“全方位沉浸式”环境干预康复系统的概念,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探究;结合孤独症的病因以及影响孤独症患者康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提出在孤独症康复中心或孤独症康复类特殊学校的建设以及在孤独症康复空间环境设计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应遵循的设计原则,以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证实环境干预对儿童孤独症康复的可行性,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与全新的康复理念,从而在环境设计领域为孤独症儿童恢复健康走向社会提供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