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7—9月和2004年5—6月,对河北省北部的御道口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昆虫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使用网捕法、陷阱法和灯诱法共获得18295件标本,首次全面对御道口自然保护区的草地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所得标本经鉴定隶属10目122科332属427种。对不同类型草地的昆虫类群、分布特点和多样性及其时间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样地小生境的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并进行了样地间的相似性比较和欧氏最短距离法聚类。得到如下结果: 1.御道口草原的生物复杂性较差,第一营养级生产力较低,能流不足难以维持更多的物种,也限制了物种进行生态位的分化,昆虫相总体单调。 2.通过种一多度分析,得出退化样地、低湿草地和草木樨样地较接近对数级数模型,生态环境相对恶劣。保育样地和冰草样地种—多度曲线比较多变,保育样地似对数级数和对数正态分布的过渡类型,但总体趋势还是接近对数级数模型。这表明该样地环境条件正在好转,但原生退化样地的特征在这里仍有一定表现,生境依然严酷。冰草样地昆虫的种-多度总体趋势更接近于不明显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环境条件比较优越。干扰、植物群落的异质性和人为保护在这里提高了昆虫的环境质量,使得它的栖息环境好转。 3.调查发现,双翅目的整体昆虫种群规模最为庞大,鞘翅目昆虫种类最丰富。该地区昆虫的分布特点是小个体昆虫占有比例很大,昆虫与气候环境及地方小气候协同进化趋势明显。 4.不同生境类型样地的昆虫群落组成和种群规模不同,物种丰富度表现为保育样地>退化样地>草木樨样地>冰草样地>低湿草地样地。从所获的标本量看,种群规模表现为保育样地>冰草样地>低湿草地样地>退化样地>草木樨样地。 5.通过对陷阱法得到昆虫标本的统计,各样地的地表活动甲虫种类的排序为退化样地>草木樨样地>保育样地>冰草样地>低湿草地样地;从所获各样地的标本量看退化样地>保育样地>草木樨样地>冰草样地>低湿草地样地。 6.多样性指数的运算表明,各样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保育样地>冰草样地>草木樨样地>退化样地>低湿草地样地。均匀度为保育样地>冰草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