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现代中国转型期这样一个文化现实背景出发,追索沈从文小说的艺术魅力、风格由来,以及它的美学特征。全文将从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论起,并以此为出发点,着重解读以《边城》这代表的沈从文小说在人性美方面的艺术追求,最后归纳、分析以人性美作为支撑的沈从文小说的其他艺术风采。
第一部分论述沈从文创作风格的性状及缘起。归纳起来表现在:一是避开政治视角选择文化角度切入对人生的认识,并完成一种审美判断:二是契合世界文化的潮动,为重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而求索创造;三是用“梦”与“真”构成文学图景,并将其作为业已失落的“精神家园”的替代品。
第二部分论述以《边城》为代表的人性美,并以此看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审美追求。首先,从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及《边城》的写作背景谈。沈从文是湘西地域成长起来的作家,在城乡文化对峙中,面对城市争权夺利的政治内幕和文明道德掩饰下的病态人生,使他对都市文明产生了鄙视,从而写出了反映人性美的佳作——《边城》。其次,沈从文的《边城》是其“边城”情结的具体体现,具有质朴的原始主义倾向。他居住在大都市,反观边远村镇生活,发现并强化了其中美丽的自然山水和风土人情,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亦如梦的边城社会生活画卷,展示给我们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人性之美。最后,《边城》的人性美更多的、也是更主要的体现在《边城》中的人物身上。《边城》写的是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小说在爱情的描写中不仅表现出人物的爱的纯真、爱的浓烈,而且表现出比爱更可贵的“人性美”,以及湘西世界那孕育出爱与美的世态人情。
第三部分分析、归纳以人性美作为支撑的沈从文小说的其他诸多艺术魅力。1.怀古的幽情。沈从文将“过去”,和“当前”对照,将“过去”进行美化、理想化,在湘西的人事上展现人性的良善本真,用以重新燃起青年人生活的热情。2 牧歌的情韵。沈从文沉醉于诗情,以诗性目光关注湘西的民风民俗,用诗构筑的生命牧歌是沈从文抒情韵致的典范。3.天然的悲意。沈从文所构筑的人性美带有一种天然的悲意,一方面,沈从文感叹着“乡下人”朴素的义利观不被外部世界所理解;同时,又为“乡下人”主体精神的蒙昧而忧虑;另一方面是沈已注意到湘西人性的变迁。4.天籁的语言。沈从文的小说语言既充满了山野气息,又不失新鲜与活泼。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他所钟情的乡土语言,主要表现在自然、清新、隽永和诗化三方面。